04.02 魚肉美味又營養,但是對6類人卻如同“毒藥”,最好一口也別碰!

吃魚有利於身體健康,這已成為國人的共識。魚含有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蝦還含有DHA,這些營養物質益腦、通血管。但對某些特殊人群人來說,美味的魚是不能吃的,吃多了容易傷身體。那麼,哪些人不能吃魚?

魚肉美味又營養,但是對6類人卻如同“毒藥”,最好一口也別碰!

6種人最好不要吃魚

1、痛風患者

醫生都會跟痛風患者叮囑,“不要吃海鮮類食物”。因為魚類含有嘌呤,而痛風就是因為人體內的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導致的。

2、出血性疾病患者

這些出血性疾病患者如維生素K缺乏、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等嚴控吃魚次數,因為魚肉中含了一種物質叫二十碳五烯酸(EPA),會抑制血小板活動,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3、服用某些藥物者

因為咳嗽而服用止咳藥的人,不要吃深海魚,以免出現過敏反應,導致患者出現頭暈、心跳加快、蕁麻疹、皮膚潮紅、結膜充血等情況。不少深海魚都含有一種物質叫組胺,如果攝入過量的深海魚,導致人體內的組胺量超標,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中,引起組胺過敏反應。

魚肉美味又營養,但是對6類人卻如同“毒藥”,最好一口也別碰!

咳嗽者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吃的止咳藥是否含有單胺氧化酶的抑制劑,會影響腸胃、肝臟正常分泌單胺氧化酶,食用深海魚容易造成組胺物質在體內快速積蓄,出現上述所講的過敏症狀。

4、肝硬化患者

一個人患有肝硬化時,身體很難會產生凝血因子,一般患者血小板會偏低,容易導致出血,如果再吃鯖魚、青魚、沙丁魚等含二十碳五烯酸的食物,會使病情急劇惡化,雪上加霜。

5、孕婦

孕婦是特殊人群,飲食要特別留心。孕婦不宜經常食用海魚、海產品,因為現場海洋汙染嚴重,魚類可能含有汞等金屬物質,會影響胎兒正常發育。攝入過多的汞,嬰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等都會受到影響。

魚肉美味又營養,但是對6類人卻如同“毒藥”,最好一口也別碰!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為了保護自己及孩子,都應少吃或不吃海鮮,建議每週最多1~2次,不吃箭魚、金槍魚等含汞量高的海魚,可選擇食用不受汞汙染的池塘養殖的魚類。

6、結核患者

結核患者食用魚類容易出現過敏症狀,輕者出現眼結膜充血、噁心想吐、頭暈頭痛等症狀,重者會出現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心悸、口唇、面部麻脹,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等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