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關注,是一種情緒“毒藥”



2020年的春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讓很大部分宅在家裡的人有一些身心方面的反應,比如情緒上容易憤怒、悲傷,精神上焦慮緊張煩躁,睡眠質量不好.....

我在直播時,看到有些朋友說因為不能出門,覺得心理很難受;也有很多網友說關注太多疫情方面的信息,心神一直不寧,做事很難專注,有時候還會莫名悲傷,想哭。

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因過度關注或沉浸信息,而產生的應激反應。這是一種心理狀態的改變。

有些人一天5小時,甚至8個小時都在持續關注疫情信息,心情完全根據信息起伏不定,這也意味著你在這件事情上已經被捲入得很深了。

比如說我,之前也一直在不斷關注疫情的發展,後來意識好像有點焦慮了。於是,昨天我發了條微博說,不再發布關於疫情的任何信息了。

過度關注,是一種情緒“毒藥”

過度關注,本身就是一種應激狀態。

過度捲入使得生活失去平衡,對我們自己也是傷害。

而我們之所以一直不斷地去關注疫情的發展,是因為這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次危機事件。無論是國家、一線醫務人員、病人、病人家屬,還是普通民眾,都是如此。

一般來說,我們遇到事情恐和慌很正常,但是像在這樣大的危機下面,我們會有一些應激性的反應,比如容易會草木皆兵,身體稍有不適,就會想著去自己感染病毒了,要馬上去醫院治療,還有前面說的各種情緒和精神上的反應。

08年的時候去四川,當時我帶了50個人的志願者團隊,一起去幫那些經歷過地震的人做危機干預。

其實後來我看到,哪怕有些人沒有在地震的地方,但是看了電視裡關於地震的報道,ta也會茶不思飯不想,甚至失眠。

這些其實是危機帶給ta的傷害性體驗。

主要是這次我們所有的人都暴露在這個危機中間,這打破了我們三種錯覺:

第一,我們的生命是不會受到威脅的。

健康,對我們的生存很重要,但是這次疫情,直接打破了我們不會隨意受傷的錯覺。我們不知道哪裡會有傳染源,不知道跟誰接觸,不知道自己是否會生病......

於是,我們就會變得特別焦慮和恐慌。

第二,我們可以掌控所有事情。

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每天早上起來,知道幾點要刷牙洗臉,幾點上下班,幾點吃飯見朋友,你會覺得恐慌嗎?不會,因為所有的事情我們都是可以規劃的。

但是,這次疫情屬於不可抗力因素,你會發現你的所有計劃都失效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上班,什麼時候可以去跟客戶交流,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肆無忌憚地去約會......

這一切變得很失控,你的掌控感沒有了。

第三,這個世界是公平的。

公平的概念是什麼?就是別人可以得到的東西,我也可以有,我們都是一樣的。

  • 比如有些人生病,ta會覺得很憤怒:“為什麼只有我病了,別人沒有,這不公平......”
  • 比如在公共場合,我們看到有人沒有帶口罩,就會認為對方可能會傳播一些東西給自己,於是就會快速遠離。
  • 比如在這時候,別人可以買到很多防護用品,而自己什麼也沒有時,就會感到很焦慮很生氣.....

所以,這三種錯覺一旦被打破,危機就發生了。

在網絡上,我們看到很多朋友留言:“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這個感覺非常棒。

在這個時候,我們確實需要一種信念。大家一起加油打氣,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鏈接,能讓我們覺得很有力量,這也會緩解一下我們的失控感。


過度關注,是一種情緒“毒藥”

實際上,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我們都在這危機中,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一些事情來平衡一下自己被打破的錯覺,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

首先,我們需要存在感。

所謂存在感就是我和別人之間有關聯的,我是重要的。

在親密關係中,存在感非常重要。

我微博上有位朋友留言說:“因為這幾天在家有時間,想感謝太太對自己的照顧,所以下廚給太太做了幾頓飯,但是每次太太都認為自己無事獻殷勤,不是懷疑我犯錯了,就認為我有所企圖,說是想感謝她的照顧,她還不相信,突然覺得有點受傷.....”

這位先生很苦惱,覺得自己心血沒有被看見,完全沒有存在感。

如果這時太太很高興地接受丈夫對自己的照顧,同時也感謝一下丈夫:“我太幸福了,謝謝你。辛苦你了。”

或者這位先生會覺得很高興,而且在疫情休息期間,兩人的關係會更加親密。

太太對丈夫的成全,太太看見了丈夫的努力,這對丈夫來說會覺得自己很有存在感。

其次,價值感。

所謂的價值感,你會覺得自己對別人是有貢獻的,你不是別人的累贅,或者你是別人的幫助者。

比如:

  • 出門要戴好口罩,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保護他人;
  • 少出門,不聚餐。遵守社會規則,給社會和他人減少麻煩。

最後,成就感。

很多時候,當我們做好一件事情時,會有很大的滿足感。

比如我直播的時候,有位朋友說:“本來我不太喜歡做飯的,但是無聊的時候我看看烹飪視頻,然後就去學了做菜。當看到自己做出那麼多菜,又能分享給家人吃,還學會了一個新的技能,感覺非常好。”

像我本身比較愛乾淨,所以待在家裡的這幾天,我就把家裡全部收拾了一遍,該扔掉的東西扔掉,把一些東西整理了得更有條理。做完之後,泡了一杯茶,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特別有成就感。

如果在家確實常常覺得煩躁不安,我的建議是:不要花太多時間過度關注疫情信息,建議一天關注官方信息30、40分鐘左右,其餘時間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轉移關注點,比如可以找朋友聊聊天,看看電視劇,聽聽歌,或者做點能讓自己放鬆的事情。

氣味、美食、環境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改變心情的。


過度關注,是一種情緒“毒藥”

最重要的是,做好自我防護,保護好自己也保護他人。

雖然有時候難免會有一些焦慮、煩躁的情緒,但是沒有關係,只要我們時刻記住8個字:為所當為,為所能為。

  • 什麼叫“為所當為”?意思是,做你應該做的事情。
  • 什麼叫“為所能為”?指的是知道有什麼事情是自己能做得到的,有什麼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有些事情是可以去做的,有些事情是不適合去做。

比如說一些過分抬價或者搶購行為是不適合去做的。

我有一個朋友,他做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蠻有意義的。正好他手上有一些口罩方面的資源,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就去捐贈,讓我們能更好地面對疫情。

在做的過程中間,他也認識了很多有共同信念的朋友。當然也有很多人在不斷地問他有沒有更多資源,後來他只能拒絕了別人,他說:“我只有這麼大的能力了。”

那麼作為心理人,我們也組織了很多公益的心理熱線,也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也能看到社會的很多公益機構,都在發起倡議,共同行動起來,這也是一種為所能為。

相信國家,相信醫學,相信我們整個社會的力量。

我們一定會共渡難關的!

如果需要收看更多關於“疫情與心理”的直播課程,歡迎滑到文章底部具體瞭解。


過度關注,是一種情緒“毒藥”

胡慎之,關係心理學家。

中國心理學最有影響力50人之一。

CCTV心理訪談特邀嘉賓。

20年的諮詢實踐,15000小時的個案經驗,向日葵心理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