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亮家底 每年商品住房3.9万套 市场饿了

深圳亮家底 每年商品住房3.9万套 市场饿了

新闻爆料+业务合作,请加个人微信号 hfsense


今天上午,深圳举办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新闻通报会。会议议题很多,内容很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后面详细报道。楼兔子帮你简单列出以下几点关键点:

1、这个框架新文件目标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既然是制度性设计,那么预期要延续执行的时间就比较长了。多久呢?18年!也就是说,未来18年,深圳的住房体系都得在这个文件框架内来画图了。所以说,这个文件会议很重要。

2、这个会议文件的核心是制度设计。而制度设计的核心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三点: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

3、如何实现多主体供给?

当然第一重要的是要增加土地供应量。没有面粉怎么做面包啊!所以,未来18年内,深圳计划要新增盘活35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建设各类住房。目标是建造不少于170万套住房。

为什么是18年建造170万套住房啊?

因为2017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是1253万人。预计到2035年,18年之后,深圳常住人口将达到1800万人,新增大约550万人。这样预计新增加各类住房需求大约是180万套。综合考虑土地供应和住房建设筹集能力,深圳将住房总量目标确定为170万套。

题外话:A、王石在深圳演讲的时候说过,深圳可供开发的建设用地已经不到20平方公里。现在要拓展到35平方公里。深圳政府有心且辛苦咯。但难度真心不小。B、18年之后深圳常住人口1800万人,这个数字你应该自己再去评估一下。对应的170万套住房需求,是不是够用。

4、如何实现多渠道保障?

我的理解就是将这170万套住房,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产品,对应不同层次的人群。官方的说法是: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此前的某端说法已经不出现了。

170万套住房蛋糕怎么分?40%是商品房。20%是人才房。20%是安居型保障房。20%是租赁用房。

也就是说,未来18年大约会建设商品住房70万套,平均每年大约3.9万套。每年3.9万套对于深圳市场来说,够不够?绝对不够!2015年深圳新建商品住宅62930套,2016年新建商品住房44111套,2017年新建商品住房33707套。供应量是在逐年下降的。

与此同此,你可以查阅一下,从2011年至2017年,深圳商品住房新房成交套数,最低的一年是2017年,成交了25820套。其次是2011年,成交了31867套。其余年份全部在4万套以上,最高的一年是2015年,卖了66373套。请注意,这些全都是一手商品住宅,不包括商务公寓哦。从历史供求和未来18年的新增计划看,深圳商品住房很难摆脱寅吃卯粮供求失衡的困难。

从以上销售历史看,每年3.9万套那肯定是不够的啦。但实话实说,将商品住宅占比提高到40%。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官方的说法是:让有能力的市民通过市场商品房来解决住房需求。这句话说的很巧妙。楼兔子的个人理解是:这大约70万套住房就是此前表述的“某端有市场”。未来一定会回归市场定价。那么市场定价的基石就两条:供求和品质。供求是短缺的,深圳城市品质是提升的。因此,市场定价一定会是走高的。

另外就是人才房、安居型商品房和租赁房了。各占20%的比例。亮点是人才房和保障房是可以个人购买的。

人才房可租可售,建筑面积小于90平米。对象是人才。租售价格大约是市场价的60%。

安居型商品房也是可租可售,建筑面积小于70平米。对象是深圳户籍的财产限额条件人群。租售价格大约是市场价的50%。

租赁用房的对象就更宽泛啦。主要是建筑面积30至60平米的小房子,租金是市场价的30%。特困群体甚至可以是市场价的10%。

一个特别要点明的是:可售的人才房和安居型商品房,是有一定年限不准上市交易的。过了年限封闭期,想要出售也只能是两个方向:第一是由政府回购。第二是由其它符合条件的人来购买。也就是说,这类资产是不能流向商品房市场的。如果有人想在这里低价买进,将来高价卖出赚钱。这条路子基本上是封死了。

结论:未来的深圳住房市场是闭环市场。商品房和各类保障房在自己的体系类流通,互相不干扰。每个层次的人,都可以在对应的框架内,找到自己的居所。百姓福利是增加了。但商品房市场的搏杀会更加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