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桐乡公安“怒骂”谈我们期待怎样的“官方通报”?

日前,一篇桐乡公安的“霸气通报”引起高度关注,多家官方媒体纷纷为桐乡警方“接地气”“有个性”的通报做法点赞打call,但是也有人认为,官方通报毕竟代表了官方形象,还是应该严肃一点。那么,官方通报到底应该怎么写?什么样的官方通报才是好的?运用网言网语贴近群众与无原则地一味讨好尺度如何拿捏?或者说:我们期待怎样的“官方通报”?

由桐乡公安“怒骂”谈我们期待怎样的“官方通报”?

一、就单篇效果而言,桐乡公安的通稿爆红网络,引来一片赞誉

桐乡公安的这篇官方通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相对常规的事件回顾,而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则是第一部分,开篇即以“今天没有嬉笑,只余怒骂”立论,紧接着第二段以欺凌弱势群体为事件定性,随即在看似不经意间委婉透露出涉事男子及店铺信息。在前日视频广泛流传的舆论预热下,这篇通稿虽然不似一般通稿“一本正经”,甚至有些“个性化”“情绪化”,但对于看惯了公安四平八稳官方通报的网民,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契合对殴打老年环卫工人者声讨的舆论情绪,在“事实清楚,公众情绪积累充分,意见高度一致”的前提下,网民纷纷表示“解气”,看着很“爽”“给力”,引来一片赞誉。

由桐乡公安“怒骂”谈我们期待怎样的“官方通报”?

二、官方通报具有独特作用,宜作探索尝试,需警惕“一哄而上”

官方通报,顾名思义是代表官方做的权威发声,在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着官方形象和公信力,一旦出错,后果难以估量,容错率低,故而官方发声往往以稳妥为主。而如桐乡公安此次这样的通报在以往难以想象,从舆论反响分析,这篇通报起到了较好的公布事实、表明态度的作用,为公安树立“公正执法、仗义执言、敢作敢为”良好形象,是一次不错的探索尝试。但是,如果就此认为这种体例适合大规模推广,并由此引发一批类似“怒骂体”“咆哮体”官方通报争相模仿,如果未能满足该舆情中的几个前提,可能出现舆论反噬情况,造成官方形象的负面影响,需警惕不顾实际情况的“一哄而上”。

三、新闻舆论工作,没有万能模板可循,最终还应落实好“时度效”

无论是官方通报的写作,还是网络舆情的处置,都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模板可以套用。网络舆情的发展千变万化,机械生硬地套用他人的经验,则恐怕难免出现刻舟求剑的水土不服。现在有一些地方,虽然对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改观,但是急于求成,重建设轻维护,重使用轻管理,看似热情高涨,实则空洞无物,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网络舆情的规律特点,思想观念陈旧。以官方通报为例,满足于套用一个万能模板,有的甚至连底色都调不好,阅读体验很差,缺乏读者思维,满足于发布过,缺乏后续的跟进监测,造成舆论处置有始无终,虎头蛇尾,网民对桐乡公安的通报点赞,也未尝不是由于以往通报积累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的窗口。窃以为好的官方通报应符合“时度效”的要求,不刻意迎合网民观点,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适当探索新媒体新规律,方能守中持重,不追逐、不盲从,树立良好的官方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