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红色故事—将军的故乡情

临朐红色故事—将军的故乡情

临朐红色故事—将军的故乡情

迟浩田

迟浩田上将是烟台招远人,却对临朐怀有浓浓的故乡情。故事要从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展览说起。

为提高临朐知名度、扩大影响,县委、县政府于1996年12月26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山东省临朐县山旺化石、奇石、年画展”。为了保证活动效果,需要请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开展仪式。当时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将军在井冈山地区视察工作,接到邀请后提前结束行程,于12月25日下午赶回北京。一到家,他就给时任县委书记王永兴打电话说:“我已回到北京,并问过办公室了,明天中央没有活动安排,开展仪式我参加。”王书记担心已年近古稀的老将军旅途劳累,身体吃不消。老将军却说:“咱老家是革命老区,来京搞展览是大事,我一定参加。我的身体能行,你们放心好啦!”第二天,老将军提前半个小时来到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我们的开展仪式按计划隆重举行,非常顺利,影响很好,中央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参观的人数很多,为期8天的展览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迟浩田将军始终牵挂着临朐革命老区的发展。1989年1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井冈山、太行山、沂蒙山地区农产品展览会,他在百忙之中专程到临朐展区参观,边看展览边向陪同的迟昭厚县长了解临朐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等情况,并对县里的有关工作谈了意见。对临朐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老将军都是千方百计帮助解决。1995至1996年,他三次安排专人到国家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帮助解决了冶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所需要的几千万元资金问题。1997年,他亲自为大(家洼)沂(山)公路临朐段(这段路属于国防公路)改建工程,协调解决了数百万元的资金。凡是对临朐有利的事情,老将军都积极去做。临朐县人民英雄纪念园卧碑上有他题写的“忠魂丹心耀天下”七个大字,县人武部保存着他“脱贫致富率先垂范”的题词,老龙湾景区百龙苑刻有他手书的“龙”字。

迟浩田将军虽然身经百战、官居高位、声名显赫,但在接待临朐各级干部包括村干部时,却特别热情。在家里和办公室里向别人介绍临朐县的领导时,总是说这是我老家的父母官。1995年11月,时任县委书记王庆德一行3人到迟浩田将军家汇报有关工作,老将军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满脸喜悦,手拉着手,问这问那,还让人把一块去的司机师傅叫进客厅。他不让年轻人动手,亲自给他们每个人倒了一杯茶,削了一个梨,扒了一个香蕉,并送到每个人手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手里拿着相机,想照相又不敢说。老将军看透了他的心思,说道:“是不是想照相啊?好,站起来!”大家先集体合影,然后分别和老将军合影。老将军说:“不照了?好,坐下。”老将军如此平易近人,如此和蔼可亲,令大家感激和敬佩,终生难忘。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高温季节,当时的县人武部长刘瑞雪和办公室主任李升东到北京出发。老将军得知消息,便在下班后和身边工作人员买上西瓜,亲自送到宾馆的房间内。这让他们二人感动不已,至今记忆犹新。

迟浩田将军为什么会对临朐有感人至深的故乡情呢?一句话,这源于他有一颗感恩、挚爱和反哺革命老区人民的心。老将军非常赞同并经常对人说起陈毅元帅在上海讲的一句话:“我们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特别是沂蒙山区人民用小米喂出来的,用小车推出来的,用担架抬出来的。”他说:“临朐人民在革命战争中踊跃参加战斗、积极拥军支前,为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就连我本人的命也是老区人民给救回来的。”1947年7月,我野战军部队向守卫南麻(沂源县城)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由于敌人工事坚固、火力很猛,加之正值雨季,弹药供应受阻,我军伤亡很大,形势危急。奉团首长命令,年仅18岁的三营营部书记迟浩田,带领部分勤杂人员前往干部已经伤亡的九连接替指挥,将剩余的兵力全部组织起来,继续向敌人发起突击。他被敌人的一颗子弹打伤后,仍坚持冲锋在前。经过艰苦拼杀,终于配合一、二营部队夺回了失去的重要阵地。在阻击敌人反扑时,一颗炮弹突然在迟浩田身边爆炸,巨大的气浪将他掀出老远。他的头部、左肩、右腿等多处被炸伤,全身血肉模糊,腿部伤口处都露出了骨头,很快就昏迷过去了。部队卫生员为其简单包扎后,由支前队员王大哥用独轮小木车推着他和其他伤员,向着战地医院转移。当时处在主汛期,阴雨不断,道路泥泞。为了抢救人民英雄,支前队员不顾满身汗水和雨水,争分夺秒往前赶路。迟浩田一直处在昏迷之中,在死亡线上艰难地挣扎着。在一个山村里,眼见他已衰弱得奄奄一息,当时也没有什么营养品能给他用,情急之中,一位善良的年轻大嫂拿着碗,挤出自己的乳汁来喂他……迟浩田终于苏醒过来了。因伤势极其严重,首长决定送其去铁道线以北的部队后方医院治疗。在路上,躺在小推车另一边的战友去世了,他悲痛欲绝。他想,到后方医院还很远,自己能不能治好还不一定,不能再当部队的累赘了,不能再连累支前老乡了。想到这里,他使劲从车子上滚了下来,有气无力地说:“王大哥,谢谢您!您不要管我了,快走吧!”看到这场面,这位支前老乡一下子急坏了,哭着说:“您是为了俺老百姓拼命打仗才受了重伤,您是了不起的大英雄!只要能给您治好伤,俺再苦再累也不怕!您不走,俺也不走!”迟浩田被感动得泪如泉涌,最后答应继续走。王大哥推着他来到今临朐县冶源镇的洼子村住了下来。为了安全起见,一位大娘把他藏好后再做吃的。因家里生活极其困难,平日里就靠吃糠咽菜,只好求亲告友讨了一碗小米,熬成米饭喂给他吃;打来井水,给他擦洗身子;用加上盐烧开后的凉水冲洗已感染的伤口,用干净的鸡毛翎轻轻扫去伤口上的蛆。大娘看着这年轻的战士伤成这样,一边护理一边心疼得流泪,一整夜没有合眼。经过大娘的精心照料,迟浩田的体力有所恢复。王大哥推着他夜间赶路,白天找地方藏起来休息,不几天就把他送进华东野战军第九医院。经过手术治疗和一段时间疗养后,迟浩田又上了前线。解放济南、大战淮海、飞渡长江、血战上海、抗美援朝的一次次大战役,他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受奖。他说,如果不拼命杀敌,就对不起革命老区人民!

临朐红色故事—将军的故乡情

红嫂救助解放军

1985年以后,迟浩田将军在担任济南军区政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期间以及离休之后,曾三次来临朐视察。在临朐期间,将军一方面了解临朐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一方面寻找帮他养过伤和抬过他推过他的老乡。1987年7月中旬,将军在时任县人武部长刘瑞雪、政委傅绍业等陪同下,专门到洼子村一带访问了一天多的时间,但没有找到照顾过将军的大娘和王大哥。无奈之下,将军站在村头的一块空地上,眼含热泪向着村内深深鞠了三个躬,然后才几步一回头地离开。他多次深情地说:“是革命老区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革命老区也是我的故乡,我永远也忘不了临朐这片红色热土和这里的父老乡亲!” 老将军经常给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讲这样的道理:革命老区人民贡献大,我们对革命老区欠账大,大家都要多关心、多支持革命老区的发展。

迟浩田将军永远忘不了临朐人民,临朐人民也永远忘不了迟浩田将军!

作者:许孝义,临朐县政协原主席、临朐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临朐红色故事—将军的故乡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