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倒卖二手车,人人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人人网,浓缩着多少人的青春?

那时候,没有微信,微博还没流行起来,我们都在人人网上实名制记录着自己的生活点滴,更准确地来说,人人网是一群90后真实校园生活的延伸。

这个成功让 “六度空间理论” 火起来的网站曾经在网络上刮起了一阵“找熟人”的游戏,由于人人网是实名制注册,那时候浏览同学朋友的人人好友圈,经常发生“哇你的初中同学是我高中同学”“我小学同学是你大学室友”这样的巧合。

“文艺青年”倒卖二手车,人人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人人网最高光的时刻,2011年人人公司在美国上市时,人人网的活跃用户大约在1.17亿,彼时,微信才刚刚上线,腾讯为了狙击人人网这样猛烈地态势,推出“朋友网”拉长战线,微博也才推出两年。

那时候课余一刷人人,学校的八卦、动态与实时热点就一目了然,相似的人聚在一起,我们也乐得在这样的熟人网络下分享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此紧密的社交联络,如今在任何一个平台上都难再有了。

被拍死在沙滩上

按理说,人人网如今哪怕做不成中国脸书,也应该成为国内校园社交平台一哥,或者成为微博、微信之外的第三大网络生态系统,但很可惜,人人网上述三种可能都没成真,它走向了没落,永远地掩埋了一代人的青春。

“文艺青年”倒卖二手车,人人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关于人人网为何会如此“惨淡”收场的理由,时间给了最好的回答:它成了无数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移动浪潮之下的牺牲品之一。

网络上许多权威人士都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人人网走向衰败的原因,而从用户角度上来说,人人网一系列动作导致最后失掉人心也是有目共睹。

在知乎上搜索“人人网”,联想出来的前几个问题无非都是是“人人网为何没落了”“人人网为何日渐式微”“人人网究竟做错了什么”这类的问题,累积的回答已经达到了上千条,其中点赞最高票那几次,都戳到一个痛点,那就是人人网的“故步自封”。

其中有一个回答非常典型,科技君在此把它贴出来:一个朋友在人人网工作,刚去就在brain storm新产品新功能的时候提了很多idea,结果老员工们的回应是:“这个Facebook做了没?” 然后翻墙出去看了看: “Facebook没做为什么我们要做?”——害怕自己抄不好。

这个回答已经投射了人人网失败的很多方面,“致敬”前辈,无脑地照搬功能,失去了创新力与执行力;活在过去光环下,不肯转型,不思进取;死板的前后辈式企业文化(甚至可以说是校园学生会文化的放大版)。

“文艺青年”倒卖二手车,人人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雷布斯曾说过,互联网风口下母猪都能上树,已经透着迂腐味的人人,上树之前可能想看看隔壁村自己暗恋已久的老花猪在干嘛,就永远地错过了上树最佳时间。

这样的人人网,活成今天这样,的确不是无辜的。

“社交”不再是主流业务

人人网如今涉足直播,做销售搞金融,一如进入社会的我们,面临现实这个巨大漩涡,四散之下只有激流勇进,为了生存走向殊途。

2016年,人人宣布转型直播领域,2017年,人人网做起了二手车销售(不是人人车),之后互联网二手车业务,直播业务、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人公司的三大重要业务单元。

直播是人人的求生之举,虽然已经无法追赶其他直播平台的这股大潮(它又晚了一步,哎……),但是作为固定的变现方式已经能贡献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二手车销售以及互联网金融两者业务其实特别相关,正是因为人人车切入到二手车B2B金融领域,2017年人人车财报还算亮眼,其第四季度总净营收为971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为2030万美元,同比增长378%。

“文艺青年”倒卖二手车,人人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对于人人网未来的发展,陈一舟表示,回到过去已经是不可能,目前人人网不是公司最大的业务,而且他现在也不适合做青年人社交,未来人人网的发展可能要借助承包的方式。陈一舟说,在先进生产力之前,老的生产力只能让步。

对于人人网的落寞,陈一舟曾向用户保证过“只要您的青春持续闪光,我们的奋斗就不会停止”。

其实当时他还说过一段话:“人人网是中国年轻人释放青春活力,展示个人魅力的舞台。 再过 30 年,当我们的用户老了,我们希望,您还能在人人网上找到自己青春的记忆。”

只想问一句,那时人人上的“特别好友”,各位现在还在联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