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顧城、海子!這些年,中國有多少詩人自殺而亡,我來告訴你


導讀:這些年,有多少詩人自殺而亡,我來告訴你。

1、顧城

不止顧城、海子!這些年,中國有多少詩人自殺而亡,我來告訴你

顧城(1956—1993),男,顧城曾經寫過一首小詩叫做《失誤》,我認為可以很好的描述他的一生。

我本不該在世界上生活

我第一次打開小方盒

鳥就飛了,飛向陰暗的火焰

我第一次打開

如果他生在一個好的時代,那麼時代可以拉他一把;如果他自己是一個更好的人,那麼他自己可以拉自己一把,然而偏偏在最錯誤的時代他出生了,偏偏自己又是最不能承受錯誤的人,兩個巨大錯誤的疊加,我想這就是他殺妻悲劇發生的最初原因。

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新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謝燁隨後不治身亡。

2、海子

不止顧城、海子!這些年,中國有多少詩人自殺而亡,我來告訴你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當代青年詩人。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海子的寫作就是對於青春激情的燃燒,他讓我們想到一個來自德國文學的詞:狂飈突進。然而,海子夢想中最終要成就的卻不是“狂飈突進”的詩歌,他所真正景仰的大詩人是歌德。於是這裡便有了一個矛盾。歌德的《浮士德》從從容容地寫了60年,並非一蹴而就,而海子卻想以激情寫作的方式來完成他的大詩《太陽》。他從浪漫主義的立場上向古典主義的歌德踴身而躍,結果是出人意料的,他落到了介乎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之間的荷爾德林身上。海子所寫的最後一篇詩學章就是《我所熱愛的詩人--荷爾德林》。荷爾德林最終發了瘋,而海子則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知道這裡面有沒有一種命運的暗合?這不能不說是海子寫作本身的一個悲劇:在他的寫作方式和寫作目標之間橫亙著一道幾乎不可跨越的鴻溝。當我們讀到他那麼多匆匆忙忙寫下的未完成的長詩章節時,我們由衷地感到惋惜。以他的才份,而不是以他的工作方式,海子本可以寫出更多、更好、更完整的作品來。

3、戈麥

不止顧城、海子!這些年,中國有多少詩人自殺而亡,我來告訴你

戈麥,原名褚福軍,祖籍山東鉅野,1967年生於黑龍江省蘿北縣寶泉嶺農場,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 有北大”校園詩人”之稱。1991年9月24日自沉於北京西郊萬泉河,時年僅二十四歲。

戈麥堅信一個人可以在極短的人生中走完一生的里程,他認為人生不在於年齡的長短而在於生命的質量,事實上他也是這樣做的。對於藝術家之死我鮮感悲慼(這樣說也許顯得很冷漠),我認為死亡對他們而言更像是一種完成。突然想起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裡的臺詞,雖然可能和這些沒什麼關係——“我始終是要死的,不得不死,就讓我的死亡來洗清你的罪孽”。

4、許立志

不止顧城、海子!這些年,中國有多少詩人自殺而亡,我來告訴你

許立志,男,1990年生,廣東揭陽人。90後深圳詩人,曾被譽為打工文學接班人,於2014年10月1日墜樓身亡,警方疑為自殺。

悲情總要讓眼淚買單,沒有苦難,眼淚要消失殆盡,人類常常要流淚,苦難常常衣裝革履地來光顧。洪水過去了,冰川紀長長地過來,地震醒了冰層下的泥土,一場戰爭催生了一個帝國······過去的苦難被時間抽象成了歷史,苦難便只是成了苦難的代名詞。現在的苦難是過去的苦難的重演,雖然不時加入一些時代特有的苦難新演員,但觀眾依舊是人,導演依舊是時間,這是一場苦難的輪迴。造成苦難的原因千千萬萬,但呈現在人身上的永遠是固定的幾種——分離、疾病、暴行、戰爭、生存的掙扎、道德的撕裂、人性的淪陷,死亡······ 個人的罹難,家庭的不幸,集體的默哀,眼淚提前乾涸,還要沙化——他們的家境貧寒,窮困是世界的常客;生存環境惡劣,每一寸土地都有罪惡;尊嚴難存,底層人的他尊是古希臘的神話。

5、三毛

不止顧城、海子!這些年,中國有多少詩人自殺而亡,我來告訴你

很多可能不知道。三毛也寫詩歌。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人。

三毛離世,很多人覺得痛惜、遺憾,但或許,她是欣然前往的。正如她自己所言:

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的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

她以流浪的方式名世,又以決絕的姿態告別。雖然只在世48年,但勝卻有些人的三生三世:與心中摯愛浪跡天涯,攜著書卷和筆四處流浪,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了一生。

人的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

1991年1月4日凌晨,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院治療的三毛被發現在臺北榮總病房內用絲襪上吊自殺死亡,享年48歲。【用絲襪上吊的女人,估計她是第一個吧。連死也要用在女性中看來是美的具象,那麼這種行為本身讓人流淚啊。】

6、徐遲

不止顧城、海子!這些年,中國有多少詩人自殺而亡,我來告訴你

徐遲(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商壽,浙江吳興(今湖州)人。1996年12月12日,半夜12點鐘,徐遲從武漢同濟醫院6樓的高

幹病房的陽臺上翻身躍出……是老境孤獨,黃昏戀失敗,病痛所苦,老年躁動症,玩電腦走火入魔,還是“世紀末”式的失落?徐遲曾作

如是說:“我一生犯了兩個錯誤。一個小的錯誤是這件事(黃昏戀失敗),不用提了;一個大錯誤是30年代時,在現代派和共產主義之間,我選擇錯了”。

7、王堯

不止顧城、海子!這些年,中國有多少詩人自殺而亡,我來告訴你

1994年10月20日出生,山東臨沂人。生前為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大二在讀學生,課餘時間愛寫詩。2015年5月3日15時,在中國人民大學跳樓自殺離世。

5月3日,王堯自殺,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很多人說他脆弱,我笑了,說他脆弱,你們也跳一個?有人又說:死比生容易。我再笑,如果只能二者擇一,你是選擇苟且地活還是灑脫地死?我們做慣了馬後炮,做慣了庸民,所以才在挑戰與困頓面前麻木不仁!

王堯的死,於他個人而言是不幸的,於年輕的90一代更是不幸的。維特根斯坦說:“邏輯是世界的一面鏡子。”邏輯的主體是人,世界是人的思考對象和行動對象。可若按胡塞爾的說法,人和對象其實是可以互為主體的。依現象學所論,很多時候,不是你老了主動去尋找墓地,而是墓地作為主人在等候將死之人,你的對象是它,它的對象則成為無窮。如果我們以儒家“慎獨”的方式面對自我,就會發現,惟有死亡才是人的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