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詩人”海子:出生農村、痴情文學,他的一生短暫卻又驚豔

提起來這個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的一生有些許的悲涼。

他雖攻讀法律,成就最高的卻是詩歌創作,在他短短的一生當中有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阿爾的太陽》、《亞洲銅》等作品皆引起廣泛關注,在1982到1989年間,他馬不停蹄將近創作了200萬字的作品。雖原名不顯,但筆名卻紅遍大江南北,他就是海子。

“北大詩人”海子:出生農村、痴情文學,他的一生短暫卻又驚豔

童年孤寂,小時候的海子不善與人交談,喜歡在洋溢著自然氣息的村莊玩耍。

1964年3月24日(農曆2月11日)他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雖出生農村每日勞作,但他卻對文學創作有著獨特的痴情和天賦,在四歲的時候就參加了村鎮裡的公社背誦比賽,出身富裕家庭的母親看到他在學習方面的天賦也全力支持他入學學習。

海子雖然是家裡的老大,但他卻天生性格孤僻,不願與人交談,更不用說主動找同齡的孩子玩耍。因此讀書成為了他心中唯一的樂趣,幽靜的樹林和村莊成為了他經常去的地方,多年以後,拜別許久的海子甚至還將村莊寫進了自己的詩裡。

可能每一個不願意說話的人心裡,都有著一個故事,比如一個所有人都向往的村莊和風景。他不願意訴說,只是因為他還沒有遇見那個能讓他分享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的人。

“北大詩人”海子:出生農村、痴情文學,他的一生短暫卻又驚豔

海子的人生雖然短暫,但每一步卻都讓人驚豔。

海子從小記憶力便超過常人,四歲的時候就因能背誦50多條語錄而被鄉親鄰里津津樂道。1969年只有五歲的海子開始上小學;1979年,年僅15歲的他又考入別人想都未曾想過的中國最高學府之一北京大學。在這個年代,全國468萬人的考生參加高考,而能夠考上大學的錄取率只有可憐的百分之六,更不用說北京大學這種頂尖大學。一時之前,海子成為了十里八村追捧的對象,他也成為了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北大詩人”海子:出生農村、痴情文學,他的一生短暫卻又驚豔

純潔得像一張紙,他一生追求田園自然,那是他心靈的歸屬。

進入北京大學之後,身邊有學識有思想的學生老師在無意識之間潛移默化著海子的性格。正是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開始追求自身的反省,自身理想的追求,而詩歌也在大學時光中成為了他內心思想的源泉。1982年他開始正式涉足詩歌創作,在北大詩歌界有“三劍客”,其中便有海子。1984年海子憑藉著成名作《亞洲銅》一下子得到了年輕人的極力讚揚和推崇。海子這個筆名開始逐漸飄向大江南北。

雖然海子的名字逐漸被人們所熟知,但一向追求心靈的安靜的海子並沒有因此而得到生活上的富足,相反,因為他常常不計成本地進行詩詞創作並且還要照顧家裡,所以海子的日子一直都是在清貧中度過。雖然如此,海子依舊沒有改變,詩歌就像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曾說過,他有三種幸福,太陽,王位和詩歌。

世人皆苦,海子雖然清貧,但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他就是最幸福的人。

文人都有一個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沒有外人的打擾,只有自己的快樂。

1989年3月26日,海子主動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或許,現實中他四處漂泊,而到了另一個世界後,他應該能找到一個能夠敞開心扉講述故事的人。他一定會繼續用自己的方式追求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