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對於海子這位詩人,大家對他的記憶可能這這幾個詞:北大、天才詩人、自殺。

海子的詩歌流傳度很高,就單單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恐怕沒有人不知道的。

他的詩歌總是充滿著想象力,四處砰發著激情。而他短暫的生命中,寫下了很多經典的詩歌。比如他寫的《亞洲銅》、《以夢為馬》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很符合二十出頭小夥子的世界觀。

但是,海子最後的結局卻是選擇臥軌自殺,並留下了9字遺言——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童年

1964年3月26日,他出生於安徽懷寧縣查灣村,取名查海生。他是家裡的老大,底下還有三個弟弟,是地道的農村孩子,跟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大多數人的經歷並無不同。

隨著兩個弟弟的出生,家裡的生活逐漸變得拮据,海子雖然經常吃不飽,可有吃的他總是先緊著弟弟們,有好玩的也會與弟弟分享。

可誰也沒想到,這個看似普通的男童,長大後會是如今即便已經死去多年卻仍能夠在當代詩壇引發爭論的“詩人”海子!

在他出生後,父母對他寄予厚望,海子5歲便會背誦“毛主席語錄”,村裡人一直稱他為“神童”。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貧窮的家境讓童年的海子早早懂事。每次放學回家,他總是讓弟弟們先吃飯,而自己只吃剩飯。

農忙時節,他就從學校步行回家,幫家裡幹活。節假日結束返校時,為了省錢,他會從家裡帶一些鹹菜和生米。

也許是因為童年的貧窮,給了海子難以磨滅的記憶,所以他參加工作後,曾多次往家裡寄財物,還曾把母親接到北京小住。

他工作後第一個月拿到90元錢工資,他就寄回家60元,又花500塊前幫家裡買了一臺黑白電視,而他自己則生活的非常窮困。

從他後來的詩中,我們也能看到許多反應他村莊和家鄉的意象,大多充滿了悲涼,如《村莊》,最後一句“萬里無雲如同我永恆的悲傷”令人為海子內心的孤獨和荒涼而嘆息。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孤僻

在1979年的高考中,海子的努力結成累累碩果。15歲他就以370分考入了北京大學的法律系。

全國468萬考生參加高考,只有28萬人被錄取,錄取率不足6%。海子就是那6%中的一員,並且以數學差1分滿分的成績,考入了北大法學院。

海子才發現父母辛苦湊的錢在大城市十分不禁花,他常年一套舊衣服穿在身上,就連乞丐都避著他走……幸虧海子的同學們十分照顧這個“最小的弟弟”,經常借錢給他。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生活的清貧並沒有阻止海子求知的步伐,他沉浸在文化的海洋,哲學、文學、詩歌,海子找到什麼就看什麼,他覺得自己進入了天堂連給家裡寄去的信件都帶著幸福:“北大是所名不虛傳的大學,我在這裡生活、學習得很愉快。”


大學畢業後,海子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這份工作是可以說是高大上,工資也非常樂觀,前途也一片光明,但為了詩歌而放棄了所有,詩歌是海子的靈魂,他在詩歌的世界裡獨自飛翔。

可以說是在此之前的他的人生一片輝煌。然而考入大學、工作後的他遠離了家人和自幼成長的熟悉環境後,本來就性格孤僻的他的這種性格缺陷就愈發的顯現了出來。

海子第一次將自己的母親從農村老家接來了北京,本想應該共享天倫之樂、母子之情的二人,卻發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爭執。

海子的母親知道了他從來不參加校內組織的任何會議或者集體活動後十分生氣,覺得這樣不跟同事、領導往來會影響他的前途和職稱的評定,而海子依然固執地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詩人

在上世紀80年代初,顧城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點燃了無數知識青年的作詩熱潮,海子也被詩歌深深地吸引。

從1982年開始,18歲的海子開始詩歌創作,短短六七年的時間裡,他創作了200萬字的文學作品,且多以詩歌為主。

並先後與西川、駱一禾結識,三人組成了“北大三詩人”,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北大三劍客”。那時的北大,那時的整個詩歌界,一片欣欣向榮。

有人如此評價三人的詩:海子的詩飄逸、熱烈,有飛蛾撲火般的激情;而西川的詩則相對冷靜、剋制;駱一禾的詩雖產量不如海子和西川,但卻最穩重、淳厚。三人各有所長。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然而,海子成為校園頗具爭議的詩人,雖然一些人批評他曲高和寡,但是很多同學依然追捧他的詩!同學的肯定使海子更加瘋狂地愛上詩歌,一首幾十字的詩,他都要修改增刪上百次!

當別的詩人,在謳歌詩和遠方的田野,吸引著“文藝青年”遠行朝拜的時候,海子突然寫到:“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到底什麼是“遠方”?來自遠方的海子給出了不臆想卻最浪漫的答案。

《遠方》

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遙遠的青稞地

除了青稞一無所有

更遠的地方更加孤獨

遠方啊除了遙遠一無所有……

不過這時候他還是查海生。1984年的時候有了成名作《亞洲銅》、《阿爾的太陽》,這也是他第一次使用“海子”這個筆名,從此他就叫海子了。

我們比較熟悉的有《亞洲銅》、《春天,十個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等等。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愛過的女人

1984年秋天,在一節美學課上,海子照例問學生想聽誰的詩,有人說康德的,有人要聽顧城的。

這時候一位姑娘站起來,清晰地說道:“我喜歡海子的詩!”海子愣了一下,沒說什麼,學生們則鬨堂大笑,但是海子愛情的序幕就這樣拉開了。

當這姑娘第一次與海子單獨見面時,她不僅帶來了海子在大學時代油印的《小站》,還大段地背誦他的詩。活潑而主動的女生,點燃了海子的愛情,海子相信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在他們相戀的1983—1985年,海子創作了數量驚人的愉快的愛情詩。

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海子幾乎忘卻了世俗,他的心被愛情充的滿滿的,有時為了寫好贈與姑娘的情詩,他會連續通宵幾天,寫出幾千字甚至幾萬字的長詩。

然而再浪漫,再刻骨銘心的愛情,也難以擺脫世俗的桎梏。臨近畢業,他們分開,她去了南方。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海子和女友因分別而分手,在海子的一篇日記中說到:“我差一點自殺了,但那是另一個我,我曾以多種方式結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了下來,活在聖潔之中。”

之後出現了小劉,一位昌平文化館的樸實女子,她到西環裡參加了幾次聚會,便經常留在這裡洗衣做飯,時間不長,又不見再來,朋友問起時,海子敷衍說:“她總想成家。”

後來,海子在西藏之行時還有個小插曲。海子在西藏時結實了一位女詩人,因為聊詩聊得投機,第一天謀面,海子就表達愛意,女詩人只當他是個小孩。海子深夜到女詩人家喝酒,要求留下,女詩人慍怒著把他攆走……

海子的友人猜測,這大約反映了他對雪域高原的迷戀。海子同時期寫下這樣的詩句:“西藏,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他說:在這一千年裡我只熱愛我自己……”

海子的最後一位戀人,直到海子去世前夕才為人所知。她是政法大學的一位教師,已經成家,她在不被知曉中陪伴海子走完人生,有張流傳廣泛的海子照片,印在《海子詩全集》的書脊上:他眼睛半彎盯住鏡頭,手舉在半空,愉快地笑著。照片正是那位戀人所拍。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臥軌自殺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至龍家營之間的一段火車慢行道上臥軌自殺。自殺時他身邊帶著四本書:《新舊約全書》、梭羅的《瓦爾登湖》,海雅達爾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說選》。

他的遺書中寫著“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關於他自殺的原因眾說紛紜,漸入無休止的詮釋與誤讀。海子生前好友西川曾就此作出一些猜測,自殺情結、偏執敏感的性格、封閉的生活環境、愛情生活以及氣功問題等等,都可能是海子選擇結束生命的原因。

海子去世後,詩人西川寫過一篇名為《懷念》的文章,開篇講道:“詩人海子的死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之一。”

現在,30年過去了,海子確確實實成了一個“神話”。他的詩被模仿,形成了書寫“麥地狂潮”的“海子體”;甚至有不少狂熱分子將海子神化為一個帶有鬼魅之氣的神秘者,扮演他的傳人和化身。

但比起海子的“被神化”,更令人擔憂的是海子的“消費化”。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例子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屢屢被印在海景房和高檔別墅的大幅戶外廣告板上。西川曾經在某本時尚雜誌上看到:一個女子在海邊迎風揚手擺姿勢,另一邊寫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不禁讓人懷疑,如果這個女子知道這首詩的作者之後不久就自殺了,會作何感想。

在他死後,很多人說他是將自己的精神以崇高的死亡儀式獻祭給了詩歌,從而將他的詩歌和死亡進一步神化渲染。

也有人覺得他就是一個精神病人,那他寫的詩也自然就是瘋言瘋語了。這才有瞭如今極具爭議性和戲劇化的海子和他的故事。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孤獨的靈魂詩人,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