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風采」她身懷六甲,仍潛心永春洋坪「築夢」

「駐村風采」她身懷六甲,仍潛心永春洋坪“築夢”

葉媛蓓(中)關心貧困戶發展

“掛職駐村之初,對我來說既陌生又迷茫。通過一段時間的上高山、下低谷、到田間、入農舍的歷練,我已逐漸適應基層的工作生活環境,基層工作思路也越來越清晰、明朗。”

「駐村風采」她身懷六甲,仍潛心永春洋坪“築夢”

「駐村風采」她身懷六甲,仍潛心永春洋坪“築夢”

2016年11月從市農業局到蘇坑鎮洋坪村掛職駐村,現任鎮黨委副書記、洋坪村副片長、曾任該村第一書記的葉媛蓓,在駐村日記裡寫下這樣的話。

“她工作起來,是地地道道的拼命三郎,即使是身懷六甲,也一樣走村入戶、奔走部門,瞭解村情,爭取項目。即使臨產前,她還在鎮裡工作。”對葉媛蓓的駐村工作,該鎮宣委洪曉君如是評價。

「駐村風采」她身懷六甲,仍潛心永春洋坪“築夢”

「駐村風采」她身懷六甲,仍潛心永春洋坪“築夢”

蘇坑鎮洋坪村

洋坪村離縣城約20公里,面積不足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0畝,有6個村民小組,共750多人,2015年被列為市級扶貧開發重點村。以前的洋坪村屬於窮地僻壤,進村只靠一條小山路,村民只能靠山吃山,經濟比較艱難,小夥子都難以找到媳婦;現在的洋坪村,條條是水泥路,樓高庭綠,也有交通勸導站,甚至也有農村幸福院了,村民的幸福指數日益提高。

「駐村風采」她身懷六甲,仍潛心永春洋坪“築夢”

美 麗 夢

精心打造花園村

“剛知道要駐洋坪村,我就上網搜索,瞭解到該村是山中村,生態底子較好,有一種原汁原味的美,遠離城市的喧囂。但一到村裡,我發現基礎設施和村財經濟都很薄弱,貧困戶較多,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葉媛蓓說。

“進村公路和環村公路是我們的門面,這一條通村公路有2公里,其中一段長約600米的路段較窄,寬僅3.5米,兩車交匯很困難,而且也少有交通標識,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洋坪村黨支部書記張永貴介紹,葉書記來後,就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將原有道路提級改造,拓路、劃線、增標,經常親自在工地上查看質量。改造後,路拓寬為5.5米,部分路段達6米,道路中間也劃定了黃色標線,大拐彎處安置反光鏡,路邊相應設置反光標誌和交通標識牌,安全係數也提高了,成為蘇坑鎮首條劃標線的通村公路。

此外,在葉媛蓓與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村內道路安裝了55盞路燈,村民夜行有了保障。“現在不用再提著手電筒出門了,路寬了,燈亮了,去鄰居家串串門,到村幸福院和大家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晚上的時間再也不孤單了。”現年66歲的村民張天文一談起村道,洋溢著幸福。

“村路,是村民的經濟大動脈。”葉媛蓓深有感觸地介紹,為了村路,她和村黨支部書記多次奔走於交通和農業部門,爭取資金。通村公路的改造和環村公路的修建工作是陸陸續續地完成的,從她駐村的第二個月即2016年12月開始動工,於去年7月才基本完工,總共投入了140多萬元。

“田園泥埂、渠水曲折,蜿蜒著悠悠鄉愁。”在美麗鄉村建設道路上,葉媛蓓馬不停蹄地爭取到26萬元,在田間建設生態步道、修葺溝渠、種植綠化,還動員組織村民對庭院進行綠化,打造“組組綠色環繞、戶戶花草相連”的生態景觀,建設一個花園式的小村落。

如今,不足2平方公里的洋坪村,民房依山而建,外牆已基本裝修完畢,庭院整潔大方;在環村公路兩邊的房子,幾處民房正在裝修,黃底紅角,風格統一,很是美觀;一片10多畝的生態景觀林尤其引人注目,紅豆杉、串錢柳等名木花卉穿插其間,綠意盎然,俯仰生姿,錯落有致,枝葉亭亭如傘蓋;從村口到村部沿線的矮牆上牆體彩繪正在籌劃測量中。信步於村落,既可賞景,又可養心。“做夢都沒想到村裡環境會變得這麼好啊!這和葉書記的到來是分不開的。”“村路美了,葉書記卻悄悄變成了非洲漢子了。”談起村裡的變化,村民們對葉媛蓓透出純樸的感激之情。

「駐村風采」她身懷六甲,仍潛心永春洋坪“築夢”

致 富 夢

用心鋪就強村路

「駐村風采」她身懷六甲,仍潛心永春洋坪“築夢”

「駐村風采」她身懷六甲,仍潛心永春洋坪“築夢”

葉媛蓓(右一)身懷六甲仍堅持下村

“在她引導和幫助下,村裡建成了光伏發電項目、農村幸福院、有機茶園、百香果水蜜桃園、鄉村生態景觀林、與他村合建並出租‘和興工業樓’……”談起葉媛蓓駐村開展工作後的“物理反應”,洋坪村黨支部委員張春木如數家珍。

“洋坪村是典型的袖珍村,地少人稀。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呆在村裡的以老人、弱幼居多,地無三分平,耕地面積少,山地較廣。如何利用優勢,選擇合適的農業來發展,這是最為棘手的問題。”作為一名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和農學碩士,葉媛蓓經過一番調查和思考,找到了用武之地。為了帶動村民增收,她發揮自己的學識與工作優勢,入戶向茶農灌輸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理念,多次走訪縣農技站,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到洋坪村實地考察,幫忙出謀劃策,並最終促使“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的福建茶園氮磷鉀化肥限量標準與高效施肥技術集成研究項目於2017年在該村落地,增加了茶產,提升了茶質,也為20多個村民提供了到園間勞作而增加家庭經濟收入的途徑。

產業的興起關鍵在人才。發現並培養農業人才便成了葉媛蓓駐村工作一部分。在走訪中,她發現年輕的村計生管理員張偉強頭腦較為活絡,有發展農業經濟的意向,便推薦其參加2017年市“互聯網+精準扶貧”培訓班及農產品對接活動,引導其流轉閒置土地,自主創業,幫助他挑選果樹品種……“要不是葉書記的幫忙,我做夢都想不到,能在自己家裡當上百香果水蜜桃農場主,百香果月底就可以收成了。”年僅27歲的張偉強看著藤架上的一個個綠色的“小燈籠”,信心滿滿。

產業的成效關鍵在銷售。除了傳統的銷售模式外,葉媛蓓還依託蘇坑鎮電商平臺,鼓勵村民走電商銷售的道路。她自己也通過微信朋友圈、電話推介等方式幫助多戶村民發送產品出售信息,拓寬銷售渠道。

在駐村工作中,葉媛蓓圍繞洋坪村良好山體生態的實際,指導該村發展規劃,重點發展茶葉、果園、養殖業等主導產業,積極對接市、縣有關部門。據悉,她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前前後後為所掛職的鎮、村、茶農爭取到多個項目建設及補助資金共300多萬元。

張永貴介紹,在葉書記的帶領下,村集體經濟發生了明顯的改觀:洋坪村村財年收入從2016年2.5萬元上升到現在的15萬元,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

作者 | 桃源鄉訊記者 葉國強 通訊員 黃丹妮 文/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