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出台社區治理1+4文件 努力開創城鄉社區治理新局面

龍虎網訊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我市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作出全面部署,並出臺《南京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關於規範城市社區工作者薪酬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實施辦法》和《關於支持街道試點成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深化三社聯動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等4個配套文件,全市社區治理工作的頂層設計全面強化、政策體系基本完備。

南京市出台社区治理1+4文件 努力开创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

新聞發佈會現場

南京市出台社区治理1+4文件 努力开创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

新聞發佈會現場

一、總體目標

《實施意見》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提出“兩步走”總體目標。一是到2020年,社區治理體制有效完善,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多方共治體系全面形成,社區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切實保障,居(村)民委員會依法自治達標率達98%以上、網格化管理服務覆蓋率達100%、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達標率分別達98%以上、城市社區專職工作者中持有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佔比達65%以上,農村社區達45%以上,城鄉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分別達98%、96%以上;二是再過5到10年,城鄉社區治理體制更加成熟,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初步實現,為夯實黨的執政根基、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任務

《實施意見》明確了社區治理“三強化、兩提升”的主要任務。

“三強化”:一是強化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突出區域化黨建、社區減負增效、街居體制改革、社區協商、網格化治理六大重點領域,推動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二是強化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堅持統籌協調,強化鎮政府服務功能、優化鎮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創新鎮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突出對農村社區治理的指導和服務。三是強化城鄉社區治理組織保障。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城鄉社區治理工作協調機制,創新城鄉社區治理資金籌集和使用機制,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強化政策研究、標準制定和激勵宣傳。

“兩提升”:一提升城鄉社區服務效能。著力加強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水平、提升社區信息化建設水平、健全多元供給的社區服務體系和促進社區服務資源共享,下大力氣提高社區服務效能。二提升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營造社區宜居環境、改進社區物業服務、強化社區文化引領、加強社區養老服務和維護社區平安穩定等社區治理重點、難點,及時回應居民需求,提升社區群眾獲得感。

三、重點舉措

(一)黨建引領:全面形成基層黨建統領社區治理的工作體制

一是形成黨建引領的社區治理架構。《實施意見》要求,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區治理的主線,積極探索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制,加強和改進街道(鎮)、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形成以街道(鎮)、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居(村)委會為基礎,居民為主體,駐區單位、群眾團體、社會組織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架構。

二是推進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建立健全“四同步、兩結合、一激勵”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辦法:章程制訂、登記管理、年檢年報、組織評估工作中與黨建工作四個同步;建立以行業為特徵,按照“屬業”為主、“屬地”為輔、民政託底原則進行管理的橫向黨建管理體系以及探索“兩委(市區社會組織聯合黨委)、一會(街道社會組織聯合會黨組織)、一站(社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站)”縱向黨建模式的結合;建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考核激勵機制,對優秀社會組織實行三優先(承接、推薦、培養優先)。

(二)改革創新:在體制機制上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將我市近年來在社區治理創新探索中行之有效的社區減負增效、街居體制改革、社區協商、國際社區建設、智慧社區建設等做法提煉後寫入文件,體現南京特色。

一是強化“社區減負增效”。嚴格落實社區減負增效的各項規定,定期開展新進社區工作事項准入審批,堅決防止社區減負事項反彈。

二是加強“三社聯動”。大力促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深度融合,加大孵化培育、人才引進、資金支持等扶持力度,重點培育發展城鄉社區公益服務類、慈善互助類、調解治理類等社區社會組織,通過設立項目資金、政府購買服務,將政府或其派出機構、職能部門承擔的技術性、服務性、輔助性行政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轉交有資質的社會組織承接。

三是做實“社區協商”。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把加強社區協商作為推進基層自治的重要方面,切實保障居(村)民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權利。規範社區協商內容、協商主體、協商形式和基本程序。

四是開展國際社區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打造國際化氛圍最佳城市的戰略目標,把國際社區建設作為創新名城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制定《南京市國際社區建設規劃(2018-2025年)》,先期在建鄴區雙閘街道青奧等7個社區開展試點,抓機遇、補短板、求突破,以國際化促進現代化,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營造開放包容的優良環境。

五是互聯網+社區治理。依託“智慧南京”實施“互聯網+社區”行動計劃,推動政務服務“一張網”進街道社區,全面整合人社、民政、衛生計生、殘聯等信息資源和系統,建設全市統一規範的社區綜合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推進系統集成和信息數據互通共享。推行“一門式”服務,推進社區公共服務事項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引導居民運用網絡新媒體密切人際交往、參與社區事務、開展互助服務。

(三)資源整合:社區人、財、物、社會組織保障全面升級

一是聚焦社區治理人才隊伍建設。出臺《南京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社區工作者的範圍、職責、管理、考核、待遇、激勵及退出機制。拓寬職業發展通道,加大面向社區黨組織書記、居(村)委會主任定向招錄公務員和招聘事業單位人員力度。保障薪酬福利待遇,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報酬(含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五險一金”)不低於上年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其他社區工作者報酬,玄武、秦淮、建鄴、鼓樓、棲霞、雨花臺區不低於其80%,江北新區、江寧、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區不低於其70%的標準,合理設定社區工作者的薪資水平。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實行基本報酬加績效報酬,基本報酬由區統籌、不低於上年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績效報酬由區和街鎮統籌落實,其他農村社區工作者報酬,按照一定比例確定。出臺《關於規範城市社區工作者薪酬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根據社區工作者承擔的工作職責、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關專業水平等,將社區工作者分為“三崗十八級”,打通薪酬上升通道。建立完善考核獎懲制度,社區專職工作者任職期間實行年度考核評議制度。

二是支持街道成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關於支持街道試點成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深化三社聯動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19年,全市扶持不少於20家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經認定的街道社聯會予以項目資助,標準為15-20萬元/年,可連續資助兩年。相關經費由社區建設專項資金列支,相關區按照1:1配套。推動社區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社區治理、提供社區服務。

三是資金保障升級。全市建立城鄉社區治理經費自然增長機制,要求每年每個城市社區工作經費原則上不低於20萬元,農村社區運轉經費不低於30萬元,由各區財政統籌各類資金予以保障。同時,要求引導多方主體共建共治城鄉社區,鼓勵通過社會捐贈、設立社區基金會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向城鄉社區治理領域。

四是提升社區服務設施。《實施意見》要求加強城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規劃建設。區級按照不低於3000平方米,街道(鎮)按照不低於1500平方米,城鄉社區按照每百戶居民不低於30平方米的標準,通過新建、購買、置換、改(擴)建和整合共享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