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 別踩「雷」啦!省反詐騙中心揭祕4類侵財騙局

@海南人 別踩“雷”啦!省反詐騙中心揭秘4類侵財騙局

南海網

時值3·15消費者權益日,電信詐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失又將成為投訴重災區,為了進一步加強法治宣傳,幫助廣大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3月14日,海南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向廣大消費者揭秘幾種常見欺詐消費者電信詐騙的騙局,幫你維權。

隨著網絡經濟的迅速增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選擇足不出戶而在互聯網上進行更為便捷的網購。但是,隨之而來的交易安全等問題也日益凸顯,網絡陷阱不斷,侵害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案件混雜期間、時有發生。

@海南人 別踩“雷”啦!省反詐騙中心揭秘4類侵財騙局

騙術一:“我有蘋果X手機內部名額,需要的加微信”

前不久,黃小姐在某網購平臺看到一條iPhoneX手機內買名額的消息,價格遠低於市場價,她馬上加了對方的微信,預定了3部iphoneX手機。談妥價格後,對方稱內部名額有限,需要支付預訂金。為了能以優惠價格買到手機,黃小姐按照對方要求,通過微信將21000元預訂款轉給對方。但之後再也聯繫不上對方了,這才發現被騙。

@海南人 別踩“雷”啦!省反詐騙中心揭秘4類侵財騙局

防範要點:目前規範微商經營的各項法律法規尚不完善,不法分子也會抓住微信商務監管空白的“空子”實施違法犯罪。因此,警方提醒,在進行微信購物時,應儘量選擇有實體店、比較熟的微商,要求其提供進貨單據、營業執照等證明,仔細確認後再消費,並注意保留聊天記錄、銀行匯款單等交易記錄,同時不要輕易購買遠低於市場價格的商品。

 騙術二:到付快遞不請自來

張先生日前接到快遞送來的一尊財神,貨到付款39元。讓張先生尷尬的是,木頭財神不僅做工粗糙,找不到賣家退款退貨,快遞也拒絕對此事負責。

防範要點:防範這類詐騙的最好辦法是不貪小便宜,對於到付包裹接收要謹慎。若“到付件”不是自己網上購買的物品,尤其是那些完全陌生的包裹,支付費用又超過快遞費用的,要果斷拒收。根據相關規定,收取貨到付款快遞時,收件人可以先開件查驗,如果發現有破損或者並非自己購買的東西,有權利拒收。

騙術三:複製SIM卡的“古老”騙局

一場謊稱可通過複製SIM卡監聽手機的騙局,竟然騙走吳小姐近3萬元。吳小姐最近和男友鬧矛盾,恰巧收到一條短信:“專業複製手機SIM卡,可全天候監聽、監控他人手機短信或通話內容。諮詢電話652×××××”。她隨即撥通電話並告知男友的電話,對方很快就用“男友手機號”回撥了過來。信以為真的吳小姐先後支付了1000元“製作費”和一部配套手機費12800元。但她多次打款卻始終沒有拿到SIM卡和竊聽信息,反而陷入極度恐慌中。

防範要點:在沒有原卡的基礎上覆制SIM卡是不可能的。想要辨別SIM卡是否真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回撥”:接到對方的來電後先掛斷,根據來電顯示的號碼重新撥打,如果發現對方是空號,就應該直接掛斷。此外,運營商從去年開始力推手機實名制,從源頭上杜絕仿造、冒用SIM卡導致個人信息洩露的潛在危險。

騙術四:“機票改退籤”騙你沒商量

海口的黃先生近日接到一條“航空公司”發來的短信,稱黃先生即將乘坐海口飛往北京的航班由於機械故障已取消,需要撥打退票電話進行改簽或退票。黃先生立即和短信上的電話取得了聯繫。“客服”說黃先生的個人信息已與航空公司財務中心綁定,代碼和個人信息都需要一致,要求黃先生必須使用網銀完成退款,這樣才能保障改簽成功。按照對方的要求,黃先生在電腦上先輸入銀行卡賬號、密碼,又按對方要求在付款欄輸入對方提供的“驗證碼”,當黃先生操作結束後,發現自己銀行卡里錢被轉走了2萬元。

防範要點:購買機票要通過官方網站、官方客服電話、機票代售點等正規渠道,不要使用陌生的票務網站。收到類似提供退改簽等服務的短信時,應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核實確認,不要盲目相信來路不明的信息,不要撥打短信提供的陌生號碼,更不要按照對方要求轉賬。

@海南人 別踩“雷”啦!省反詐騙中心揭秘4類侵財騙局

海南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提醒您:

切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輕信中獎、低價商品、低利率網絡貸款等陷阱,一定多瞭解和分析識別真偽,克服“貪利”思想,以免上當受騙。另外可以通過微信關注“海南省反電信詐騙中心”微信公眾號,瞭解更多防範電信詐騙的知識和近期新型電信詐騙手法的預警通報。

@海南人 別踩“雷”啦!省反詐騙中心揭秘4類侵財騙局

@海南人 別踩“雷”啦!省反詐騙中心揭秘4類侵財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