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光知道給產婦進補,你知道你補的很可能不對嗎?

媽媽生孩子確實很不容易,妊娠期媽媽有各種忌諱,生了孩子也不能省心,不僅要照顧孩子,自己身體恢復也有各種講究,按照中國傳統上來說,媽媽月子做不好,對以後生活影響會很大。怎麼坐月子才叫做好月子呢?

要注意身體的不適,及時調整

1、縫合傷口疼痛

媽媽在順產的時候,輕微的陰道或會陰撕裂或擦傷會導致疼痛,這些區域的傷口癒合很快,不適的感覺也會很快消除。但是,如果媽媽是做剖腹產,這種縫合的傷口不適感持續時間較長。

解決辦法

熱水浴(傷口有感染+高錳酸鉀)能緩解疼痛,會陰有縫線者,應每日檢查切口有無紅腫、硬結及分泌物。於產後3~5天拆線,若傷口有感染,應該提前拆線引流,並定時換藥。

2、產褥期體溫略高

你光知道給產婦進補,你知道你補的很可能不對嗎?

媽媽在生產後24小時內體溫升高,但是一般不會超過38度,這是正常的身體反應,而且產後一週由於皮膚的排洩功能旺盛,會大量出汗。這些都是在生產後正常的生理反應。

但是很多家屬並不明白媽媽這些表現的原理,害怕媽媽被風吹,落下病根,有的家屬即使在伏天也不給媽媽開窗通風。很容易產褥中暑。

解決辦法

解決這類問題,就很簡單的不要給媽媽裹得太嚴實了,該通風通風。產婦大量出汗應該穿著適合季節的衣服,不要反季節多穿,包裹,並且緊閉門窗不通風,夏季坐月子可以開空調,只要避免空調風直吹即可。

3、子宮復舊腹部痛

新媽媽在產後很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是腹部疼痛,這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媽媽在生產後身體自我修復期間,會有類似分娩時的疼痛。

解決辦法

這種疼痛不會很嚴重,所以不需要特別用藥,而且,在生產後一到兩天就會消失,所以媽媽不要擔心。

月子期間吃的好,媽媽恢復快

你光知道給產婦進補,你知道你補的很可能不對嗎?

在媽媽坐月子期間,要好好給媽媽補補是肯定的,但是給媽媽吃什麼才算是吃的好呢?產後新媽媽的胃腸功能還沒有恢復正常,為了不給胃腸加重負擔,可以少食多餐,一天可吃5-6次。另外,月子飲食講究還是很多的,比如飲食要多以粥、湯等水分比較多的方式出現。媽媽在生產後進入哺乳期,需要補充大量水分,而且產褥期也需要多補充水分排惡露。

還有給媽媽的飯一定要煮的軟一點。有媽媽會反映,生產後會有牙齒鬆動的情況,所以給媽媽的食物一定要軟一點,好吸收。

媽媽如果要母乳餵養嬰兒的話,可以適量增加飲食,但是要注意不要吃得過多,很容易肥胖。如果媽媽不準備母乳餵養的話,食量恢復孕前水平就可以了。

媽媽在坐月子期間一定要注意,不能吃得過多,最好是葷素搭配,這樣對媽媽身體恢復也有幫助。

產褥期排惡露,家人多重視

產後惡露就是媽媽們在生完寶寶之後,子宮內的一些胎盤組織殘留物。其中有子宮虹膜脫落後含有的血液、壞死虹膜等組織物。這些“髒東西”會通過陰道排出,成為惡露。惡露一般在4~6周排完。每個媽媽存在差異,惡露的排出時間和排出量都會有所不同。排出惡露少並不代表不健康,如果排出過多的血色惡露或者性狀出現異常,就要引起警惕了。

你光知道給產婦進補,你知道你補的很可能不對嗎?

惡露期間,為了減少感染的風險,最好選擇衛生棉墊。如果偶爾有小血塊,也不用太緊張;如果產後三週,惡露還是鮮紅,就需要引起警惕。不過,惡露排完後突然出現鮮血的情況也有可能是月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