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唐小僧”老板跑路,高管被抓引发连锁反应!

三伏天的上海,对于网贷P2P“唐小僧”平台的受害者来说,可谓是凉到了极点!

2018年6月19日,9:30至10:00的短短半小时内,就有上百名“唐小僧”的出借人赶到上海经侦支队,向警方递交个人陈述笔录、反映出借记录的银行流水单、身份证银行卡复印件等材料。经侦支队还为出借人发放了个人陈述笔录模板,模板上的问题有“你投资了多少钱”“你现在拿回了多少钱”等。而其他地方,如济南、重庆等地的投资人也纷纷向当地警方报案,且组织成立了维权群。这些投资人所投资金额少则几万,多达上百万。

“唐小僧”的大老板去哪去了?早在案发5天前的6月14日,唐小僧就曾发布公告称,15日至19日进行“系统升级”。但19日系统升级后很多投资人发现平台无法登录了,更无法查询及提现,客服电话也无法接通,随后投资人这才意识到该平台已关停。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唐小僧爆雷之前,其高管陶蕾于6月16日曾主动找到经侦投案,当日公司营业场所因警察介入调查已被封锁,唐小僧实控人也就是大老板 邬再平已经潜逃出境,杳无音信了。

“唐小僧”到底使用了什么魔法,可以吸引到这么多投资人?

向亲兄弟借钱都需要明算账的年代,几十万陌生人为什么把钱愿意交给“唐小僧”?

这就要归功于“唐小僧”的广告营销确实钱烧的比较多

和E租宝雷同,唐小僧也热衷于赞助各种活动,广告投放遍地开花,且曾在多部热播剧和综艺中冠名或投放贴片广告,以获取流量,比如,曾在2017年火热的电视剧《琅琊榜2》中植入《大梁小剧场》进行广告轰炸,据说很多女性投资人就是在看剧时知道唐小僧并投资。

不仅如此,唐小僧还下重金与百合网、花生地铁wifi等平台进行线上合作,通过分众传媒大规模铺设线下楼宇广告。

据媒体公开报道,仅在2016年,运行不到一年的唐小僧在分众上的广告费就接近5000万元,而它当时只是一个注册资金仅为1000万元的平台。

此外,唐小僧还热衷参加多个协会,比如它曾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协会会员;2018年1月25日,唐小僧(资邦元达(上海)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北京国富泰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授予重点信用认证企业,并颁发证书(证书编号:201800005689282,信用编码:BCP05689282)……

不仅如此,唐小僧还多次出现在各大互金评奖盛会中并获奖,如荣获“2018胡润新金融百强榜科技创新奖”、荣获“2017中国大数据风控最具影响力企业奖”等。

这些看上去“权威”的协会认证和评奖,常常是各大互金平台宣传的要点,也足以让大部分投资人相信有“权威”的背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中不乏靠花钱买到的认证和评奖。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用户买单,投资人填坑。

玩概念:唐小僧说自己是P2F 不是P2P

监管部门明确规定,互联网P2P平台必须要有专门的银行监督其存管,如果有银行存管的话,则需要在银行监管之下,把客户的资金存放在专门用于投资的账户上用以实际投资活动。

但是唐小僧一直是一个例外。因为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发展至今并未与银行携手进行存管,而且其对外宣传自己是P2F公司,以定向委托理财模式运营,而不是所谓的“P2P”。

事实果真如此吗?

P2P网贷“唐小僧”老板跑路,高管被抓引发连锁反应!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所谓的P2F平台是指,融资人是正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具有完整的风控措施,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收益的稳定,投资者年化收益率区间大致为7-9%,安全性远高于一般的P2P(个人对个人)、P2B(个人对企业)类产品,唐小僧显然并不符合要求。

虚假夸大宣传+偷换监管概念双管齐下,“唐小僧”在短时间内,就迅速发展壮大,在互联网金融圈子里,唐小僧是著名的高额返利平台,曾被投资人戏称为“高返平台的战斗鸡”,这家平台持续不断送“羊毛”,包括天标、月标,甚至还送苹果手机、苹果电脑等礼物,可谓非常豪放的一家公司。

返佣的力度有多大呢?

据投资者反映,唐小僧理财的“羊毛”已经达到了投资100元活期奖励30元现金的高度。虽然唐小僧APP上的项目年利率才只有10%,但一段期间内唐小僧一直在不停的送券,比如投资一次额外奖励2千元等等,甚至在唐小僧出问题前不久,唐小僧还推出了优惠的活动:出借1万元能得到500至600元高额返现,送苹果X手机等。

这如何不让人心动呢? 充分利用投资人贪婪的心理,构建一个个虚幻的五彩泡沫,引投资人入局,再一网打尽。

可谓“你盯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盯的是你的本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