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网」央广网—孙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中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华夏第一姓——“风”姓的发源地。遍查诸史可知,汉民族百大姓之一的孙姓有6支,大多与商丘有缘。

「孙氏网」央广网—孙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一)出自“子”姓。

「孙氏网」央广网—孙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据《姓氏寻源》记载:“汉安平相孙根碑云:厥先出自有殷,玄商之系子,汤之苗,至于东凹,大虐戕仁,圣武定周,封干之墓,胤裔分析,避地匿轨,姓曰孙焉。”孙根碑文交代很清楚,孙姓的祖先出自“有殷”氏,所谓“有殷”,即“殷商”家族。所谓“玄商”,即“玄鸟生商”。《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诗经·商颂·玄鸟》篇亦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至今流行于商丘“吃红鸡蛋”之风俗便源于“玄鸟生商”。所谓“汤之苗”,即成(商)汤之苗裔。所谓“圣武定周,封干之墓。”即周武王姬发伐纣克殷建立周朝。周朝定鼎后,便重修了被纣王所杀害的殷商忠臣王子比干之墓。所谓“胤裔分析,避地匿轨”,即比干被杀害后,诸子为避难,纷纷逃跑,隐名改姓。一子改“子”姓为“林”姓;一子改为“王”姓;一子取“林”字之半,与原“子”姓组成“李”姓;还有一子因自己系王孙之后,改故“子”姓为“孙”姓。

查史可知,殷商始祖为帝喾之子“契”,又名阏伯。契13世孙为成汤,成汤15世孙即王子比干。比干之后的“孙”姓便是华夏第一孙姓,约有3100年的历史,其根在商丘。至今其先祖帝喾、契、成汤之陵在商丘均保留完好。

《路史》对《姓氏寻源》中这段文字作了注释:“孙氏,晋出,而一出于商,一出于卫。今此碑(孙根碑)云:出比干。”《路史》再次肯定,中国第一“孙”姓源于殷商的“子”姓,乃契28世孙王子比干之后裔。

(二)出自“姬”姓。

据《广韵》记载:“周文王子康叔封卫,至武公和生公子惠孙,惠孙生曾耳,为卫上卿,食邑于戚(今河南濮阳县东北),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康叔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他,建卫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公元前660年迁都楚丘邑(今河南滑县东北)。后又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康叔8世孙卫武公和,因帮周平王攻灭西戎,被周平王赐为公爵。武公之子惠孙,惠孙子曾耳,为卫国上卿,食采于戚邑。曾耳之子名乙,字武仲,武仲以王父(祖父)字为氏,即孙氏,因此武仲又称孙仲。

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喾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卨(契)。次妃陈锋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后稷是帝喾之子周之始祖。周文王系后稷14世孙,而孙仲乃后稷26世孙。

帝喾高辛氏之父名极,极之父名玄嚣,均封于商丘做辛侯。帝喾生在商丘,长在商丘,建都商丘,死后亦葬商丘。至今商丘古城南45里还有4000余年未易名的高辛镇和帝喾陵。所以,姬姓一支“孙”姓亦根在商丘。

(三)出自“荀”姓。

「孙氏网」央广网—孙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汉代荀卿,为避汉宣帝刘询讳,改“荀卿”为“孙卿”。据《广韵》记载:“文王子郇伯,其后去邑为荀,出颍川(今河南许昌,一说河南禹县)。”《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云:“荀氏,晋之公族也,隰叔之后。荀邑在降州(今山西绛县)正平西十五里,本侯国,姬姓,晋王之以为邑。荀侯之裔,亦以国为氏。”

晋国开国君主是周成王之弟叔虞封国,建都于唐(今山西虞州西)。《广韵》所云荀姓,乃周文王之子郇伯的后裔。《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云“荀氏,晋之公族也……姬姓……”。所述荀姓亦源于周之姬姓。周之始祖乃后稷,帝喾高辛氏之子,所以,荀姓亦根在商丘。

(四)出自鲜卑族改姓。

《中国姓氏大全》云:“慕容,传说高辛氏季子(小儿)居东北夷,后迁至辽西(今辽宁义县西),号鲜卑,至涉归(今河北涉县西北)做鲜卑单于,自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因以慕容为氏。”从以上文字中可知,“慕容”与“鲜卑”乃是同一家族,是帝喾高辛氏小儿子之后裔。先居东北夷,后迁至辽西,号鲜卑。后来至涉归做鲜卑单于,成了鲜卑族的最高领袖。笔者认为,尽管是传说,但,想必有据。因为4000年前的帝喾时代尚无文字记载,所以,有关世系等也只能靠口传。倘若传说属实,这支孙姓亦根在商丘。

(五)出自“芈”姓。

「孙氏网」央广网—孙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楚王蚡冒生章,章生吕臣,吕臣之孙名贾,其子艾猎,即孙叔敖,字孙叔。孙叔敖因有功于楚人,而深受楚人所爱戴,其子孙便以其字命为“孙”姓。

据《晋书》记载:五帝之一的颛顼帝自穷桑(今山东曲阜北)迁都商丘。《史记·楚世家第十》记载:“楚之先祖出自颛顼高阳。”颛顼帝曾孙重黎、吴回兄弟二人,曾先后任帝喾高辛氏之火正。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从此不难看出,芈姓出自颛顼帝之后裔。颛顼曾孙重黎和吴回都曾是帝喾高辛氏时的火正,在商丘曾辅佐帝喾高辛氏。所以,芈氏之“孙”姓也与商丘有缘。

(六)出自“陈”姓。

陈姓始祖胡公满,帝舜之后,妫姓,封陈(今河南淮阳),为陈侯,娶太姬(武王之女)。传10世,至陈完。陈国内乱,陈完避乱奔齐,任齐国工正(掌管制造器械)。陈完传5世至陈桓子,封于田(今山东高青县),故改陈姓为田姓。传2世至田常,田常杀齐简公独霸朝政;其弟田书,为齐国大夫,因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将他封于乐安(今山东博兴县),赐姓“孙”。此乃山东孙氏。系孙武、孙膑之祖先。陈国与宋国虽属两个国家,但秦、汉时期及后来很多朝代均属商丘管辖,应该说,此支孙姓亦与商丘有缘。

孙姓郡望主要有陈留郡(今河南陈留)、汲郡(今河南汲县)、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乐安郡(今山东博兴县)等。陈留郡,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相当于今河南省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南至杞县、睢县,北至延津、长垣。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宋自微子二十余世,至景公灭曹(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灭曹后8世亦为齐、楚、魏所灭,三分其地。魏得其梁(今商丘)、陈留,齐得其济阴(今山东定陶县西北)、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东),楚得其沛(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从此不难看出,梁郡和陈留郡皆属宋国(今商丘)。公元前1039年纣王胞兄微子启封宋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历26世,34君,755年。可见,比干后裔孙氏与商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值得商丘人骄傲的是,据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后人说,他们的先人居陈留,后来从陈留迁徙南方。笔者认为,从这支孙姓所处的时代和地理位置推测,孙中山先生应是阏伯(契)28世孙王子比干之后裔,属于天下第一孙姓,其根应在商丘。

据史书记载,孙氏在秦汉以前主要繁衍播迁于河南省境内。秦汉之际,已有孙姓不断在山西、浙江繁衍,山西太原一带已形成孙氏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此时江南的浙江富春(今富阳)一带的孙姓也已形成当地望族。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连年战乱,孙姓族人大举南迁。唐初,有孙姓人随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唐末又有孙姓族人随王审知入闽开基福建。明朝以后,孙姓人又迁往广东。如今孙姓已遍及海内外,尤以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河北、吉林等省最多。数千年来孙姓已形成一个大家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4%,位居百大姓氏的第十二位。

我国历史上孙氏名人很多。春秋时有兵家孙武,楚令尹孙叔敖;战国时有兵家孙膑;三国时有吴大帝孙权,经学家、训诂学家孙炎;西晋有文学家孙楚;东晋有文学家孙绰,无神论者孙盛;唐代有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孙过庭,画家孙位,音韵学家孙愐,散文家孙樵;五代有词人孙光宪;宋代有著名学者孙复,文学家孙洙,兵部侍郎孙奭;明代有画家孙克弘,兵部尚书孙承宗,礼部尚书孙慎行,学者孙其逢;清代有吏部侍郎孙嘉淦,吏部尚书孙家鼐,兵部尚书孙毓汶,经学家孙星衍,诗人孙原湘,文字学家孙诒让;近代有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导演艺术家孙维世,京剧演员孙菊仙等等。

不知道各位宗亲对此怎么看?

「孙氏网」央广网—孙姓大多源自河南商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