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斷交怎麼辦?會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社保?社保就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組成。其中個人需要繳納的是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另外兩個是則是完全由公司全部繳納。

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斷交,其實影響不大,一般情況下這兩者只要交夠一年就行,而工傷保險的話是即交即用的。在五險中,醫保和養老保險應該是大家很關心的,而且這兩者也非常重要,斷交後果也比較嚴重。

1、醫療保險斷交

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斷交怎麼辦?會有什麼影響?

醫療保險女性需交滿20年、男性交滿25年才能享受終身醫療保險待遇。在斷交醫保期間,無法享受醫療報銷待遇,只能使用醫保卡。而且斷交醫保會影響醫保的累計繳費年限。斷交的時間太長,興許到了退休年齡還得繼續繳費。

當然,國家業考慮到大家辭職,醫療保險斷交有3個月的緩衝期,只要斷交不超過3個月,就無需重新計算繳費年限。但是如果醫療保險中途斷交三次之後,就得重新計算繳費年限。

現在大家可能感受不到醫療保險的作用,一旦退休後,退休醫保會給起很大的作用。

2、養老保險斷交

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斷交怎麼辦?會有什麼影響?

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斷交怎麼辦?會有什麼影響?

在企業的待遇,除了醫保外,大家應該也接觸到公積金,這個其實不是國家強制性要求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給員工購買公積金,作為企業競爭力的一種方式。而公積金如果斷交,那麼近期內將無法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根據國家規定,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應在申請之月前連續按期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十二個月以上才可以。也就說,一旦公積金斷交,那麼你將在一年之內失去公積金貸款買房的機會。

以上就是社保斷交的後果,如此,建議大家還是儘量不要斷交醫療保險。

學會發現申論的內在美

近幾年來,中公教育專家一直致力於公務員考試的深入研究,隨著對申論的不斷摸索與研究,一個念頭越來越清晰,那就是想倡導“快樂申論”的理念。申論中其實有很多美,作為考生,唯有發現申論的內在美,才會把學申論看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才不至於感覺枯燥無味。下面帶考生淺談一下申論的內在美。

一、人文美

每年的國考申論題目都會命制兩套試卷,一套為副省級以上,另一套為市地級以下。要想把握住國考申論主題大方向,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2013年——2017年這五年來的申論材料主題。2013年副省級《歲月失語,惟石能言》、2013年市地級《讓中華文化大放異彩》,2014年副省級《慢生活》、2014年市地級《幸福始終充滿缺陷》,2015年副省級《科技的生命化》、2015年市地級《人文是精彩的,科技是呆板的》,2016年副省級《不學禮,無以立》、2016年市地級《好政策》,2017年副省級《以水為師》、2017年市地級《向水學習》。

從命題方向來看,近五年的申論材料及作文命題方向重點圍繞民生展開,也就是重點圍繞廣義的“人”的概念來進行,因此可以預測,2018年國考申論的材料及作文主題方向一定還會與“人”有關,建議考生備考過程中應側重對於與“人”相關熱點的複習,以避免走彎路。

二、邏輯美

材料的邏輯其實反映為五種邏輯:總分(總)邏輯、並列邏輯、轉折邏輯、遞進邏輯、因果邏輯。這五大邏輯在組織材料時反映為詞、句、段、篇,也就是說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則與則之間都存在著這樣的邏輯。

之前與很多考生聊過這個話題,並經常會在授課過程中詢問各位考生:“你考慮過題型與材料之間關係嗎?”很多的考生會懵懂的搖搖頭,說明很多時候考生只是在一味地做題,卻缺少對於題目題型與材料之間的特點研究。

為了讓各位考生更好地把握材料及題型之間的命制規律,接下來我們結合題目來進行講解。

2014年副省級第一題:“‘給定資料2’揭示了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這道題是典型的歸納概括類題型,作答結構為總分結構,這一點相信很多考生都已熟記於心。

所謂材料與題目之間存在關聯,是指題目作答結構為總分結構,一般情況下,對應材料範圍內的材料結構也多為總分結構。上述題目中給定資料一共包含6個自然段,其中第一段為總起段,引出“缺失概念”,後面2-6段分別進行分類展開,依次為“輕鬆感缺失”、“公平感缺失”、“安全感缺失”、“幸福感缺失”、“同情感缺失”五大板塊,整體來看,也是以總分結構的形式進行行文的。

其他題型也是如此,概括來講,一般歸納概括題、提出對策題、啟示型分析類題型對應的材料多為總分結構,而綜合分析題對應的材料則多為總分總結構。

對於考生來說,唯有早日發現申論的內在美,才會在享受中學習申論,在快樂中體味申論。“得申論者得天下”,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中公教育希望大家越戰越勇,一舉成“公”!

大家在公務員考試備考中會遭遇瓶頸期,似乎覺得繼續學下去只能保持現狀,再無提升空間。其實不然,往往在這個時候就是拉開差距的地方,正所謂“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善於總結的考生,總能夠在複習的過程成找出失分的原因,從而不斷的改變,使自己的成績節節攀升,下面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總結一些關於非作文題目作答時該注意的細節。

一、歸納概括

廣大考生複習到現階段歸納概括還無法拿到滿分或者百分之八九十的分數,往往失分的重點集中在這兩個方面,一是要點遺漏,二是加工層次。就這兩個問題談談該如何解決,一方面,要點提煉,突破個體,由點及面。篩選資料內容,刪減資料中非本質、非本質、非主要的部分,使資料的中心思想和本質內容得以呈現。另一方面,要點加工,將提煉要點按照一定邏輯順序進行排序,主要適用於要點之間存在一定遞進關係的題目。如:歸納概括類試題主要是涉及問題的現象、危害、影響、原因等,這些內容間所呈現的就是一個遞進的邏輯關係。因此,可以運用遞進式加工法來進行要點加工。對找到的要點進行合併之後最好能夠按照核心關鍵詞+具體闡述的形式表述出來。

二、提出對策

提出對策題有時候不單獨出題,但是卻雜糅到其他題型中呈現出來,往往考生失分主要在於對策提的不夠精準,所以在提對策時直接性的對策不多,需要考生能夠在材料中界定出來問題,從而意義對應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無論是原因推對策還是問題推對策,本質上都是根據問題產生的具體問題反向推出問題解決的方法,來破解問題,以達到對症下藥、有的放矢的目的。一般來說,單條對策的基本模式是:主旨句+具體闡述的形式。其中,主旨句指位於單條對策中最前端的概括性句子,它的目的在於明確答案要點,方便閱卷人快速提取答案信息,而具體闡述是對主旨句的擴展,可採取對策內容+對策客體+對策目的等形式。

三、綜合分析

廣大考生在作答綜合分析題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嚴密的邏輯思維,把材料所反映的要點合理地組織起來,一步一步地闡述清楚。往往考生作答綜合分析題目時,加工要點時比較困難,覺得語言組織不起來。如果考生出現這樣的問題,那麼可以斷定,考生對材料的內在邏輯理解的不夠透徹。綜合分析題失分的一大原因是邏輯分丟失,那邏輯從何而來?毫無疑問,源於材料。所以需要考生在找點的時候把握材料的邏輯關係,比如:材料可能呈現的邏輯是背景—現狀—影響—原因—對策,那麼,在要點加工的時候最好按照材料呈現的邏輯加工起來。保證在內在邏輯上不失分。

四、貫徹執行

在作答貫徹執行類題目時,最重要的就是要領會給定材料中所涉及的國家方針政策的精神,答題時要嚴格遵照國家方針政策作答。設置貫徹執行類題目的意圖是要考查考生對政策、法令的理解力、判斷力,以及在推進計劃過程中的組織力、指揮力、協調力、推動力、控制力。因此,理解判斷是貫徹執行的前提,是作答好貫徹執行題的前提。一些考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忽視了與國家方針政策有關的材料,以至於對國家方針政策的精神把握不準確、不全面,從而影響了答案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中公教育專家提醒大家,在複習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勤於學,敏於思,躬於行”。只有在細節上做好,才能在分數上拉開差距,往往能否成功上岸是決定於微小的分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