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9月底前启动公立医院按病种收付费改革, 病种数不少于100个

2月28日上午,2018年郑州市卫生计生工作会在郑州召开。

郑州9月底前启动公立医院按病种收付费改革, 病种数不少于100个

会上,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最关心的按病种收付费和药品两票制等问题,郑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付桂荣都给了答案,并明确了时间节点。

  • 2018年9月底前,启动公立医院按病种收付费改革,病种不少于100个;

  • 2018年6月底前,在郑州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虚高价格;

  • 2018年,还要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分别选择不少于100种和50种慢性病和常见病,开展基层首诊工作。

  • 在郑州市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一个新部门”,即医务社工部门,整合现有的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服务部门职能,配备专职医务社工,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

除了给患者的大礼包,工作会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惊喜。2018年,郑州市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内部分配方法,实行同岗同酬。

郑州9月底前启动公立医院按病种收付费改革, 病种数不少于100个

这几年,郑州卫生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郑州市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8.4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9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3.73‰,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1.37/10万以下,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全国和河南省水平。

医护专业人员的数量上,郑州也优于全国水平,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8.7张、3.87人、5.31人。

刚刚过去的2017年,郑州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结束了60多年来以药养医的时代。

肯定成绩的同时,郑州卫生计生部门也看到了不足,比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人文环境、舒适程度与发达地区还有明显差距,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和更多样化的卫生与健康服务需求。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争取让患者看病过程更舒心、服务更舒适。

2018年,郑州卫生计生工作将围绕让群众“少生病、看好病、花费少”展开。

  • 少生病,就是要把公共卫生顶在前面,改变重医轻预防思维,用最少的投入保障群众健康;

  • 看好病,就是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用最合理的就医模式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 花费少,就是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为达到这一目标,2018年,郑州市准备这样干。

1

9月底前,选至少100个病种按病种收付费

按病种收付费是指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科学地制定出每一种疾病的定额支付标准。

付费标准是某种疾病的患者从入院到最终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出院,整个治疗过程所发生的就医费用,包括各类检查、检验、治疗、住院床位、护理、手术、医疗材料、用药等费用。

制定的付费标准应该是接近合情、合理、合法的医疗成本消耗。

患者在医院无论花费多少,都将按照“付费标准”来付费,超出部分由医院自行承担,如果患者的实际医疗费用低于定价,也不存在退费的情况。

按病种收付费好处多多患者看病时,花多少钱,心里更有数了;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成本意识,医疗机构为节约成本,不再开大处方,大检查了,患者花钱更少。

2

6月底前,在公立医疗机构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

2018年6月底前,郑州市要在公立医疗机构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

所谓“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

“两票制”为的是减少药品流通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让群众用上质量更高、价格较低的药品。

3

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选择100种和50种慢性病,实现基层首诊

2018年,郑州市的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要选择不少于100种和50种慢性病、常见病开展基层首诊工作,让大医院把精力放在大病及疑难重症的治疗上。

另外,郑州还将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完善双向转诊机制,二三级医院向基层下转人数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

4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放在首位

郑州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取得较好成绩,特别是在签约率上,走在了全省前列。

全市组建签约服务团队1933个,签约居民518.9万人,签约率59.9%;重点人群签约177万人,签约率7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但是,这项工作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困难、问题和不足。比如签而不约、签而不服务的情况较为普遍,服务针对性不强、个性化不足,群众的获得感不够强。

下一步,把提升签约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在稳定签约数量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家庭医生智能化签约工作,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重点人群,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工作,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签约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5

2018年,郑州市计划投资5亿元,用于医疗卫生的基础建设项目。

郑州市一院港区医院、郑州市十院迁建和市卫校迁建一期工程3个项目陆续投入使用。

推进郑州市一院病房综合楼、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东三街医院改造、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东区医院二期工程3个项目立项工作和郑州市骨科医院综合病房楼科研审批及设计招标工作。

基本完成郑州市中医院港区医院、郑州市七院滨河新城医院2个项目开工前手续办理。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骨髓移植仓、郑州市中医院门诊楼改造、郑州市七院心血管病房楼3个项目开工建设。

郑州市三院迁建和郑州市骨科医院宜居健康城医院2个项目基本完成基建任务。

6

免费筛查31.5万人,涉及宫颈癌、乳腺癌、肠癌等病种

继续开展“两癌”(官颈癌、乳腺癌)筛查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预防检测项目,目标任务分别为10万人、5万人;

继续开展预防出生缺陷产前免费筛查(超声筛查和血清学筛查)项目,任务为目标人群的40%、3.5万人;

继续开展“两病”(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和听力筛查项目,任务分别为目标人群的90%、5万人和80%、5万人;

继续开展中西医结合结直肠癌筛查评估干预服务项目,完成3万名干预任务。

7

设立“一个部门”,即市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

整合现有的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服务部门职能,配备专职医务社工,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

8

支持医疗机构向养老机构渗透,到养老院办医疗机构

在郑州市全面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具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能力,所有医疗结构开设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

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支种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

9

同岗同酬、优绩优酬,医护迎来好时代

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和内部分配办法,实行同岗同酬、优绩优酬,提升岗位吸引力,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