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孫中山構想的「一都四京」,現在人們只有仰望的份

一百多年前,孫中山在與日本友人宮崎滔天的交談中,表明了自己對大都城“一都四京”建設的構想,即未來發展要看武漢、西京、東京、南京、北京等五座城市。

一百多年前,孫中山構想的“一都四京”,現在人們只有仰望的份

都,就是武漢城,未來的國都之選;“四京”,也就是東西南北四京,東京為江寧,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西京為重慶;南京為廣州;北京為順天,大抵位於現在的北京位置。

我國城市眾多,其中不乏長安、洛陽古都和杭州、蘇州等傳統經濟發達城市,孫中山為什麼要單單看好這五個城市呢?

一百多年前,孫中山構想的“一都四京”,現在人們只有仰望的份

孫中山有自己的解釋:

武漢居天下之中,九省通衢,水陸交通要衝,又是國家糧食基地,應作為國都。北京控扼滿蒙,君臨華北平原,為北京善之善也。江寧左翼武漢,右屏上海,北望江淮,南瞰閩浙,是東南柱石,作為東京莫能與之。重慶扼守四川盆地,外通中原,是西南重鎮,為西京。廣州坐鎮嶺南,面對海洋,海運便利,為南京。

由此可見,這五座城市的選擇主要從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上考慮的。這裡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其餘四城作為京大家無可爭議,畢竟都屬於傳統戰略要地,武漢呢?武漢是一座新生的城市,明清時才得以發展,為何會被孫中山列入國都之選呢?

一百多年前,孫中山構想的“一都四京”,現在人們只有仰望的份

武漢地理位置得中獨厚,自不必說,孫中山後來在《建國方略》中更是用“溝通大洋計劃之頂水點”、“中國本部鐵路系統之中心”、“中國最重要之商業中心”來形容,並對武漢的發展信心滿滿“所以為武漢將來立計劃,必須定一規模,略如紐約、倫敦之大。 ”受自然條件制約,武漢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一直沒有得到大的發展,直到水患遏制後,才得以穩固。十九世紀中期,武漢(漢口)正式開埠,成為新的通商口岸,武漢(漢口)逐步步入近現代化。在張之洞督政湖北時,武漢(漢口)發展突飛猛進,到十九世紀後期已經成為與沿海匹敵的內陸通商口岸,對外貿易直逼上海。

一百多年前,孫中山構想的“一都四京”,現在人們只有仰望的份

有地理位置,有經濟基礎,唯一缺少的就是政治意義。不過,在孫中山提出“一都四京”構想不到二十年,武漢作為首義之城逐步成為民國時期的革命中心。

一百多年前,孫中山構想的“一都四京”,現在人們只有仰望的份

比較詭異的是,孫中山擬建的“一都四京”,在此後的幾十年內相繼成為國民政府的首都。1912年1月,辛亥首義成功後,定都南京;同年3月,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北京成為首都;1925年,為對抗北洋軍閥,成立廣州臨時政府;但廣州偏居南方,後來又遷都武漢;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後,重慶成為戰時陪都。

一百多年前,孫中山構想的“一都四京”,現在人們只有仰望的份

由上可知,孫中山“一都四京”絕非信口開河,而是對當時城市佈局的一種戰略考慮。當然,這種構想後來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這五大城市發展可圈可點,只有讓人仰望的份。如今,很多人回看這一切時不禁唏噓萬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