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定調下半年經濟,房價、貨幣政策怎麼走?

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如何治理?對外開放如何推進?貨幣政策跟財政政策如何進一步發揮作用?據新華社,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對包括上述問題在內的焦點都做出了回應。

會議提出了多項要求,其中,“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首次明確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即刻成為了市場焦點之一。

此外,會議表示要“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要不要繼續做去槓桿的工作?此次會議提出,要“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

在昨日的2018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上,央行再次強調,要積極穩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認真貫徹落實按照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的部署和要求。

上半年,有關方面公佈了多項對外開放的措施,尤其是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腳步明顯加快。此次政治局會議繼續指出,“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要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

此外,會議在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補短板、保護在華企業合法權益等方面都做出了相應要求。

新京報記者 | 宓迪 侯潤芳 顧志娟

預計下半年財政政策更寬鬆

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

●解讀

對比4月23日的會議,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但政策目標從一季度的“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變成“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擴內需的重要性置於調結構之上。貨幣政策刪掉中性,增加“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在如是金融首席金融學家管清友看來,宏觀政策重心轉向財政政策,可能成為結構性微調的主要手段。“此次重新強調財政要‘發揮更大作用’,直接指出‘擴大內需’,預計2018年下半年會看到更寬鬆的財政,形式上可能和過去相比更有針對性,專項債、專項資金、專項基金可能會增加,比如針對現在中央最著急的核心技術領域。”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李奇霖認為,“下半年財政政策的空間更大一些,如結構性減稅,以及加快專項債發行(截至目前1.35萬億的額度只發了11.7%)。貨幣政策集中在落實,包括引導定向降準資金流向小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等。”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報認為,“未來財政政策重心是結構調整,而貨幣政策重心是總量調節。會更加註重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協同發力。”

把好總閘門,保持合理充裕

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解讀

8月1日,人民銀行召開2018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對於貨幣政策,會議指出,今年下半年要重點做好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加強預調微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積極穩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工作。

2017年以來,我國宏觀槓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曾撰文援引數字指出,“2017年槓桿率比2016年高2.4個百分點,增幅比2012年至2016年槓桿率年均增幅低10.9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伴隨著今年以來“嚴”字當頭的金融監管,市場近期也多有貨幣政策是否寬鬆的討論。有市場人士留意到,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曾提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而不是2017年四季度例會的“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

此外,此前6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穩定運行”,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又強調,“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

在多位市場人士眼中,貨幣政策表述的預調微調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的全面寬鬆和“大水漫灌”。

申萬宏源研報分析,會議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提出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沒有見到類似於2009年或2015年更為寬鬆的措辭。對金融亂象的整治依舊,同時會議進一步強調地產調控,“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也意味著政策邊際寬鬆並非大水漫灌。

預計房地產稅立法進程會加快

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解讀

“過去一個季度,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貨幣寬鬆的預期開始讓很多人憧憬地產調控的放鬆,中央此次關於房地產的表述把這個預期澆滅了。”管清友表示。

此次會議首次明確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與此前“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相比力度明顯加大。

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持續提出需要抑制房價以及加碼調控主要基於四個方面的因素。“第一,買房依然可以賺錢;第二,地方政府主動調控慾望不強;第三,門關得越來越緊,但經常開窗戶;第四,調控只關注了‘控’,‘調’的方面做得比較少。”

“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放鬆可能性很小,部分供求緊張的城市或將加快供地節奏;而在長效機制建設方面,預計房地產稅的立法進程會有所加快。”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未來房地產調控將進一步加碼,刺激房地產市場不是穩增長政策選項,宏觀政策並未轉向全面寬鬆。“下半年房產稅立法進程可能加快,流向房地產領域的各類資金規模將受到更嚴格的管控,購房按揭貸款利率將繼續上行,近期房價環比增速加快勢頭難以延續。”

張大偉預計後續將有更多制度性政策發佈。其中,房地產稅等調控政策也將在2018年加速落地。

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

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要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精心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解讀

今年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了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

8月1日,人民銀行2018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再次強調,要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堅持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吸引外資、鼓勵進口是中國穩外貿的首要措施。當前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規模佔我國對外貿易的比重高達42%左右,因此鼓勵外商來華投資,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對促進對外貿易效果最為直接。鼓勵進口必然會帶動出口,從而擴大對外貿易規模。

王青提出,其他穩外貿的措施包括:加快推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談判進程,加快“一帶一路”領域的貿易融合,爭取短時間內敲定一些有影響力的自由貿易協定,擴大我國對外貿易的迴旋空間。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廣交會等活動的舉辦,是為了加大中國產品營銷力度,可以吸引海外買家。

最有效的方式是擴大內需穩增長

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確保工資、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強化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實做細做深社會穩定工作。

●解讀

今年以來,我國的就業形勢較為穩定。根據人社部數據,今年上半年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752萬人,同比增加17萬人;二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3.83%,降至多年來新低。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次會議更加強調穩就業,說明可能對中國就業市場存在一些結構性的擔憂。

他認為,穩就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穩增長。首要的是擴大內需,下半年財政政策將在擴大內需上發揮更大作用。通過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對沖信用收縮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壓力,同時提高居民收入以促進消費;另一方面還需加大基建託底經濟的力度,接下來財政政策可能加大財政支出和地方專項債在基建項目上的投入。另外還需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實現穩增長。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認為,預計下半年宏觀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會增加,但考慮到當前新增就業壓力趨於放緩,房地產市場泡沫化程度較為明顯,宏觀槓桿率依然高企,短期內再度出臺大規模刺激計劃不具備條件。

王青提出,加大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將成為穩就業的主要政策方向。小微企業吸納就業佔比80%左右,支持小微企業能夠提供更強的就業撬動槓桿。

另外,考慮到服務業正在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力量,下半年可能出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放松管制,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民營企業進入一些此前主要由國企壟斷的服務業領域,通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帶動就業。

加大小微企業支持力度

要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要通過機制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

●解讀

“去槓桿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不可避免對市場帶來一定的衝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我們應該看到,在信用緊縮階段,迫切需要融資的往往是高風險企業。那些實力較弱、風險較高的企業,出現融資困難,進而退出破產清算,既是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體現,也是結構性去槓桿的應有之意。”

他認為,下一步應儘快疏通國民經濟循環和貨幣政策傳導,加快提升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能力。貨幣政策要堅持基調不變,注重定向、結構性投放流動性,緩解社會融資環境偏緊局面。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記者表示,當前降低金融體系自身槓桿率已取得明顯成效,對實體經濟、尤其債券市場信用風險的影響逐步顯現。在此背景下,下半年貨幣政策有進一步定向降準的可能,核心發力點會放在通過釋放銀行的流動性,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尤其是支持中小微企業。

支持中小企業也是近期監管部門政策的著力點之一。記者留意到,今年以來,人民銀行三次定向降準,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業,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實現6.5%的經濟增長目標沒有問題”

今年下半年經濟走勢如何?

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今年實現GDP6.5%的增長目標沒有問題。“此次政治局會議強調‘穩’字當頭,即經濟不要大起大落,既不希望明顯的下降,也不希望明顯的上升。”魯政委說,政治局會議提出“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預計下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基本企穩,經濟增長達標也不成問題。

不過,目前經濟形勢仍面臨一定挑戰和新形勢。目前市場對寬鬆政策走向存在較大分歧,同時中美貿易戰使得經濟面臨較多外部壓力。

這一形勢下,中國經濟如何應對?

“這次政策的調整,顯然不能忽視外部形勢的變化。如何應對這一變化?中國不要被外部環境牽著走,要堅定地按照自己的路線走,擴大對外開放的膽子不妨更大一點。”魯政委補充,同時要把握好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不能讓“寬鬆”一直持續、成為長期問題,否則去不了槓桿。

“後續地方專項債提速和基建是重要抓手”

“貨幣政策強調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意味著我們這次應該不會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有放水但不會漫灌。”海通證券研報認為。

那麼,對市場會有什麼影響?

聯訊證券研報分析,為保障債券市場的融資功能,降低企業債務償還壓力,可以相對確定的是,央行貨幣收緊的可能性較小,流動性會相對充裕。貨幣政策沒有大的放鬆,人民幣匯率對美元指數變動已迅速調整,加之離岸人民幣存款規模、結售匯數據等多個指標都顯示貶值預期並不強,人民幣並沒有大的貶值壓力。

中信證券點評稱,這次會議的政策導向在大方向上保持了定力,不會出現部分投資者期望的大幅寬鬆或者放水行情。政策微調主要體現在財政的邊際寬鬆,預計後續的地方專項債提速和基建是重要抓手。目前政策底部的特徵已經非常明顯,這會成為A股市場風險偏好的重要支撐。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