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懟了它,這次卻要夸它

上次的文把標普的家庭資產象限圖批了一通,批它對資產的計算方法說得不夠詳細明確,也批它一刀切式的分配方案,不能生搬硬套到所有家庭。因為每個家庭的賺錢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同一家庭在不同的階段對財富的需求也不同,配置方案自然也會隨之變化,所以並不存在一個絕對統一的標準方案。

但這個圖並非一無是處,這次要誇的就是它劃分為四類賬戶(分別是:要花的錢,保命的錢,生錢的錢,保本的錢)的資產分配思路,值得學習。有了配置思路,能讓我們更快地在風險和收益之間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平衡點,而不是傾向性地投入到了其中某一類或兩類賬戶中。

所以上次的圖被閹割成這個:

上次懟了它,這次卻要誇它

為什麼四類賬戶都要有?

1、要花的錢

這個賬戶最基礎,誰都需要,但如果所有的錢都只在這個賬戶裡,只能說明要麼賺得太少,要麼花得太多。不管是哪種,只要存不下來錢,就談不上理財。賺得少的想辦法多賺錢;賺得不少卻月光的要改變消費習慣。現在有種觀點,說只有花出去的錢才是自己的,存下來的錢遲早都是別人的。《富爸爸》裡面也有一段話,觀點正好相反“在生活中你掙了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留下了多少錢。”《富爸爸》這句話有個背景,那就是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很多創造和擁有過大量財富的企業老闆最後破產,晚景淒涼。還是手中有餘,心中不慌。

2、保命的錢

用來應對人身風險的錢,主要是意外和重大疾病。對有錢人來說,意外和大病的花費是能有效承擔的,所以這個賬戶對普通家庭的意義更為重要一些。有過住院經歷的人都知道,到了醫院,錢就真只是一串數字,每天都要劃出去還不能講價,開個藥還要問社保能不能報,糾結。如果說醫療費還算能承擔,但這種情況下能工作嗎?有些時候不僅自己不能工作,家裡還要留一人照顧,相當於同時失去兩個人的收入,在開支大增的時候失去收入是發生這類風險對家庭經濟最大的危害,在扶貧工作中有一類貧困就是“因病返貧”。所以學會利用保險槓桿,以小保大,可以在面臨這類風險時更有轉圜餘地。

3、生錢的錢

自從《富爸爸》開啟了國人的投資理財思想,加上很多理財文章的出爐,很多人都學會了建立這類賬戶,沒有生錢的錢,談什麼財務自由?只是高收益的投資必然對應著高風險,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途徑,明確自己可承擔的投資風險最為重要。另外受到“投資大咖們”的影響,有的人還會借錢投資,如果你找到一個暴漲的投資渠道,比如說之前的房產,比特幣,某個階段的股市,期貨……的確不乏在裡面短期掙到錢的人,也有很多人倒在了這條路上沒爬起來。投資風險警告已太多,這裡要說的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前提是明白自己能承受的風險範圍。

4、保本的錢

這部分是為未來準備必須要花的錢,孩子的教育,自己的養老,這個花費逃不掉啊,對於企業主、投資者來講,為防止企業經營和投資中遇到難以控制的風險,留保本的錢也是風險控制的一種有效辦法,有了這部分錢,生錢的錢才能承受更大的風險。當然保本的錢不是說要趴在銀行賬戶上任其貶值,可以投入到國債,貨幣基金,分紅保險等低風險投資渠道中,獲得保本增值,以求跑過通脹。

怎麼樣是合理的投資理財方案?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