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經常反省自己的人,更容易原諒別人的錯誤,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您好,很開心跟您分享我的觀點。

經常反省自己的人,不是原諒別人的錯誤,而是選擇放過了自己。經常反省的人選擇了和生活和解的方式,原諒了那個給你傷害的人,因為錯誤是別人留下的錯,為什麼自己要苦苦揪著不放呢。有一個故事講給你聽,善良的波比問上帝,“您一直教導我們行善,可是好人卻沒有好報,惡人也沒有受懲罰,那我為什麼還要繼續選擇當好人呢?”上帝笑笑說,“你選擇當好人,這就是對你的獎賞啊!那些背棄了道德,成為壞人的人,就是我對他們的懲罰啊。”所以說,不要糾結要不要原諒那個傷害你的人,因為那個傷害你的人已經破壞了你們的友情,玷汙了你們之間最純潔的東西,你們之間的信任多了一絲裂縫,這就是對他的懲罰;堅持做你自己,放過自己,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傷害你的人身上似乎不值得,你說對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與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誠信之處?師長的傳授有沒有複習?”這是曾子所說的“三省”。這“三省”說了兩個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對人。對人要誠信,誠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現,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謀事要盡心,盡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這是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時一事,修己要貫穿整個人生,要時時溫習舊經驗,求取新知識,不能停下來,一停下來,就會僵化。所以,經常反省是完善自己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反省自己每天是否有所得,不論在身體,精神還是文化方面都要有所提升,其次,要反省自己為人處世是否恰當,是否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有沒有傷害到他人的行為。如果你每天的反省都放在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上,怎麼可能去選擇原諒呢?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無法更理性的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問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不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擔心的是自己有沒有能力瞭解別人。”如果你有這個能力,瞭解不瞭解別人又有什麼關係呢?不瞭解也可以掌握別人的情況,這才是聖人最關心的,即如何有能力瞭解對方的需求,投其所好、對症下藥。從這個意思說,多反省自己刻意讓你更清醒的瞭解對方,瞭解對方知否值得被原諒,如果值得原諒,那就重修舊好,如果不值得原諒,就揮揮手再見。反省自己是讓你認清現實,活在當下。

沒有什麼不可原諒,也沒有什麼絕對寬容。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精彩,蝴蝶自來。



阿裴有話說


是的,他曾經也犯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