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山海經(三)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脅下,其首如留牛,其名曰魚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譯文]:再向東三百里,是柢山,山間有很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有一種魚,樣子和牛相似,在山坡上棲息,長著蛇一樣的尾巴並且有翅膀,翅膀長在腋下,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名叫鯥,冬天休眠而夏天覆蘇,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會患癰腫疾病。
舌尖上的山海經(三)
食之無腫疾的魚,在古人的偉大創造下,自然會將其烹飪成美味佳餚,並創造一套傳統做法並得到傳承,流傳到四川。做法如下: 鯥魚1條(1000克左右),陳年泡青酸菜250克。輔料雞蛋清1個,混合油40克,湯1250克,精鹽4克,味精3克,胡椒麵4克,料酒15克,泡辣椒末25克,花椒10粒,薑片3克,蒜瓣7克。 製作過程: 1.將鯥魚去鱗、魚鰓、剖腹、去內臟洗淨,取下兩扇魚肉,魚頭劈開,錢骨製成塊。酸菜洗後切段。 2.鍋置火上,少許油燒熱,下花椒料、姜、蒜出香味後,倒入泡青酸菜煸炒,加湯燒沸,下魚頭、魚骨,大火熬煮。滴入料酒去腥。入精鹽、胡椒麵備用。 3.將魚肉斜刀片成0.3釐米的連刀魚片,加入精鹽、料酒、味精、雞蛋清拌勻,使魚片均勻的裹上一層蛋漿。 4.把魚片抖散入鍋。用另一鍋入油燒熱,把泡辣椒末炒出味後,倒入湯鍋內煮1至2分鐘。待魚片斷生至熟,加入味精,倒入湯盆子中即成。


ps:由於鯥被古人吃滅絕,後人用鯉魚、黑魚等均可代替。後人給這道菜起了個名字--酸菜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