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山传心法要》九

问:从上来皆云“即心是佛”,未审即那个心是佛?

师云:你有几个心?

云:为复即凡心是佛、即圣心是佛?

师云:你何处有凡圣心耶?

云:即今三乘中说有凡圣,和尚何得言无?

师云:三乘中分明向你道“凡圣心是妄”,你今不解,反执为有,将空作实,岂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无别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还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堕异趣,无始以来不异今日,无有异法,故名成等正觉。

云:和尚所言即者,是何道理?

师云:觅什么道理?才有道理,便即心异。

云:前言无始以来不异今日,此理如何?

师云:只为觅故,汝自异他。汝若不觅,何处有异?!

云:既是不异,何更用说即?

师云:汝若不认凡圣,阿谁向汝道即?即若不即,心亦不心,可中心、即俱忘,阿你更拟向何处觅去?

问:妄能障自心,未审而今以何遣妄?

师云: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无根,只因分别而有,你但于凡圣两处情尽,自然无妄,更拟若为遣它?都不得有纤毫依执。名“我舍两臂必当作佛”。

云:既无依执,当何相承?

师云:以心传心。

云:若心相传,云何言心亦无?

师云:不得一法,名为传心,若了此心,即是无心无法。

云:若无心无法,云何名传?

师云:汝闻道传心,将谓有所得也?所以祖师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此事若教汝会,何堪也?!

问:只如目前虚空,可不是境?岂无指境见心乎?

师云:什么心教汝向境上见?设汝见得,只是个照境的心。如人以镜照面,纵然得见眉目分明,元来只是影像,何关汝事?

云:若不因照,何时得见?

师云:若也涉因,常须假物,有什么了时?汝不见他向汝道“撒手似君无一物,徒劳谩说数千般”。

云:他若识了,照亦无物耶?

师云:若是无物,更何用照?你莫开眼寐语去!

上堂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道人是无事人,实无许多般心,亦无道理可说,无事散去!

问:如何是世谛?

师云:说葛藤作什么?!本来清净,何假言说问答。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著有为法,出言瞬目,尽同无漏。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学禅道者,皆着一切声色,何不与我心心同虚空去,如枯木石头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若不如是,他日尽被阎老子栲你在。

你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的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是你清净法身,名为“阿耨菩提”。若不会此意,纵你学得多知、勤修苦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

志公云,“佛本是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饶你学得三贤四果十地满心,也只是在凡圣内坐,不见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怎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为你不是如此人,须要向古人建化门广学知解,志公云:“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你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须实得。为你力量小,不能顿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须得个入头处,自然会去。为汝不能如是,须要将心学禅学道,佛法有什么交涉?故云,“如来所说,皆为化人”,如将黄叶为金,止小儿啼,决定不实!若有实得,非我宗门下客,且与你本体有什么交涉?故经云,“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若也会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错,本来清净皎皎地,无方圆、无大小、无长短等相,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世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法身从古至今,如佛祖一般,何处欠少一毫毛?

既会如是意,大须努力!尽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

《黄檗山传心法要》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