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首批林業碳普惠試點——翁源沾坑村

聚焦首批林业碳普惠试点——翁源沾坑村

去年8月,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達成了一筆來自貧困村——翁源縣翁城鎮沾坑村的廣東省級碳普惠核證自願減排量(PHCER)交易,使得這個粵北小山村備受矚目。這是我市首批4處林業碳普惠試點中唯一一個以村集體形式參與試點的主體,同時也是我省首個相對貧困村開展林業碳普惠試點地區。儘管此次交易的3046噸減排量並不顯眼,但其在林業碳普惠試點方面作出的嘗試,為廣東欠發達地區探索、推廣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的創新路徑提供了有益借鑑。

生態扶貧走出新路子

沾坑村是革命老區,位於翁源縣翁城鎮東部,四面環山,距離縣城約50公里,是新時期精準扶貧的相對貧困村,現有46戶135人納入相對貧困戶,人口貧困發生率達12.4%,高出翁源縣平均水平1倍。全村耕地面積1053畝,林地面積46383畝,村民長期以種植蔬菜、水稻、甘蔗等農作物為主,村集體經濟薄弱,收入來源單一,2015年為1.32萬元,僅依靠生態公益林補貼和收取小水電站管理費。

聚焦首批林业碳普惠试点——翁源沾坑村

翁源縣沾坑村四面環山,林業資源豐富。

省發改委駐沾坑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黃盛鵬告訴記者,為助力沾坑村實現脫貧奔康,立足當地林業資源豐富優勢,經過實地走訪、調研,該村首批以村集體所有的面積為162.8公頃的林地作為林業碳普惠試點地區,其中商品林49.2公頃、生態公益林113.6公。去年8月,廣州微碳投資有限公司通過拍賣成功購買了沾坑村試點項目3046噸,成交金額33506元。交易所得收入資金全部作為村集體收入,使村委會有能力為村民開展更多公益項目和提供更好公共服務,同時也使村集體經濟整體收入首次超過20萬元。

“雖然這次的交易量較小,但將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當中,探索建立了精準扶貧新模式,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協調發展,為沾坑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的生態和經濟基礎。”黃盛鵬說,“將來我們會繼續加大造林、護林力度,在有條件的基礎上擴大試點區域。”

通過市場化形式為貧困山區村生態保護者給予一定經濟補償的創新舉措,不僅激發當地村民造林、護林的積極性,營造全民守住青山綠水、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也為其他欠發達地區探索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協調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鑑,為有條件山區貧困縣共享扶貧開發新模式、新路子。

深化推廣帶來新收益

我市有省定貧困村278個,貧困戶3.49萬戶,貧困人口8.99萬人,屬於全省扶貧任務較重的地級市之一。在沾坑村試點獲得成功基礎之上,我市決定在全市貧困村及少數民族地區縣村深化推廣林業碳普惠試點,讓更多貧困村及少數民族地區縣村從踐行綠色生態發展中獲益,為我市扶貧攻堅“添磚加瓦”。

聚焦首批林业碳普惠试点——翁源沾坑村

翁源縣沾坑村四面環山,林業資源豐富。

今年2月,市發改局牽頭市林業局和市扶貧辦三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在我市貧困村及少數民族地區縣村開展林業碳普惠項目的通知》,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篩選符合條件的貧困村開發林業碳普惠項目。經各縣區統一組織材料申報、調取林業基礎數據、並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碳普惠減排量核算及核證,全市7縣(區、市)共計64個省定貧困村和1個少數民族村成功開發林業碳普惠項目,碳普惠核證減排量達1019424噸,省發改委已同意全部分批備案。目前,第一批已成功獲得省發改委備案簽發,共計307805噸,併成功在廣碳所完成交易,交易額為502.34萬元,資金已全部到位。

"還有70萬噸待省發改委備案簽發,預計全部成交後將為參與開發的65個村帶來一次性收入1700多萬元,每個村平均收入可達約26萬元。碳普惠制與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的創新路徑正顯現出來越來越大的優勢。山林增綠,農民得利,就是最好的說明。"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說。

開發林業碳匯項目,是探索基於碳市場的生態補償機制,讓廣大林區尤其是貧困林區享受一份政策紅利。對林農而言,林地、林木資源是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增收資源。只要管理好林地,在不影響正常林木產品收益的情況下,還可新增一份碳匯收益,我市已經在碳匯開發及交易方面搭建初步成型的平臺。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林業碳匯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群眾認識到種植和保護森林的重要意義。同時在貧困村深入推廣林業碳普惠項目,助推產業扶貧,增加農戶、村集體收益。”該負責人如是說。

聚焦首批林业碳普惠试点——翁源沾坑村

作者:韶關日報記者 侯海霞 通訊員 沈婧

圖片由沾坑村委會提供

聚焦首批林业碳普惠试点——翁源沾坑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