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瞄準精準脫貧求發展

清水:瞄准精准脱贫求发展

仲夏,在關山一個寬敞的山溝裡,排列有序的蜂箱,嗡嗡鳴叫的中蜂、休閒的涼亭等,組成的中蜂養殖體驗園,在清水縣秦亭鎮出名了,吸引了許多幹部群眾前來參觀學習。

清水:瞄准精准脱贫求发展

這就是佔地100畝的清水縣秦亭鎮全莊村中蜂養殖體驗園。據村支書馬永平介紹,全莊村屬林緣區深度貧困村,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積極推進“三變”改革,依託畜牧養蜂項目,投資65萬元,流轉土地100畝,建成集中蜂養殖、技術培訓與觀光體驗為一體的全莊村中蜂養殖產業園,聘請養蜂能人陳永峰負責運營,大力發展以觀光旅遊和鄉村體驗為主的鄉村旅遊業。依託萬箱蜜蜂扶千戶項目,為18戶有經驗、有意願的貧困戶每戶發放中蜂10箱,產業園負責技術指導和培訓。對無養蜂技術或無勞動力的貧困戶,採取蜜蜂入股的方式入股產業園統一養殖,每戶年均分紅約5000元。村上以土地入股產業園的方式,每年分紅3萬元。

清水:瞄准精准脱贫求发展

今年以來,清水縣不斷夯實精準幫扶基礎,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在創新中穩步發展。

聚焦精準脫貧,加大資金投入。今年,已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04億元,其中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96億元、縣財政專列1.08億元。按照“兩個70%”的資金投向要求,到縣的1.28億元一至三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分配到戶1.11億元,其中用於產業發展0.88億元。全力推進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清理回收和續貸工作。全面落實扶貧項目資金公開公示制度,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確保了扶貧項目資金安全高效使用。“開方抓藥”,突出“一戶一策”。堅持把“一戶一策”作為落實精準方略、開展“點穴式”幫扶的主要抓手,推行“看、聽、問、核”四步診斷法,針對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開方抓藥”,制定完善了6350戶未脫貧戶、162戶鞏固提高戶、11599戶已脫貧戶“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需求走、需求跟著脫貧走的思路,以產業扶貧為重點,緊扣“一戶一策”,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安排扶貧項目34個,出臺11類46項以獎代補扶持措施,讓貧困群眾用“點菜”的方式自主選擇發展項目,實現了幫扶措施與脫貧需求的精準對接。圍繞“兩不愁”,重點解決群眾增收問題。

清水:瞄准精准脱贫求发展

瞄準增收脫貧,壯大培育產業。以“三變”改革為抓手,全力推進六大產業精準扶貧三年行動。大力發展增收產業,持之以恆培育壯大林果、畜牧、蔬菜、中藥材、勞務五大富民增收產業。今年安排產業扶貧資金2147.73萬元,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扶持貧困群眾建設乾鮮果園2.7萬畝,貧困戶人均果園面積達到1.8畝;種植全膜玉米、馬鈴薯、中藥材、小雜糧等8.6萬畝,發展大棚蔬菜279座;為2176戶貧困戶扶持發展養牛868頭、養羊3115只、養殖能繁母豬1749頭、養蜂4500箱,不斷夯實了群眾脫貧的產業基礎。全省六大產業精準扶貧三年行動啟動以來,全縣共確定六大特色產業戶2547戶12197人。其中:牛產業1033戶5113人,羊產業139戶668人,蔬菜產業74戶339人,中藥材產業124戶581人,馬鈴薯產業432戶2033人,果品產業745戶3463人。按照人均5000元、戶均2萬元,每戶最多不超過3萬元的標準,已經將5871.5萬元產業發展資金全部撥付到戶。制定出臺了六大特色產業實施方案和種植業、養殖業、果品業三個子方案。正在推進實施推進。

清水:瞄准精准脱贫求发展

瞅準市場需求,建設產經組織。組織人員赴四川南充和莊浪、永靖、靖遠等地進行了學習考察,加快構建“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註冊成立了縣農業產業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辦資金1000萬元,為縣屬國有獨資公司。公司的主要職責是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扶持培育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農戶產業發展與市場鏈接搭建橋樑和平臺。公司內設綜合、財務、市場、種植、養殖、林果6個部,下設種植、養殖、林果3個子公司和18個鄉鎮分公司。另一方面與縣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洽談對接,動員積極參與到產業扶貧中來,已與清水縣宇新牧業合資成立了宇峰農牧有限公司。

清水:瞄准精准脱贫求发展

激活生產要素,推進“三變”改革。全力推進金集鎮和秦亭鎮麥池村等34個行政村市縣兩級“三變”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出了村黨支部引領,村集體所有,貧困群眾以土地、果園、資金、勞動力等方式入股的“三變”改革模式。麥池村結合“三變”改革,成立“村社一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種植大戶+貧困戶”的模式,引導群眾以資金、土地、勞動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社發展種養產業分紅增收。全面啟動農村清產核資工作,完成18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30個組級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的清理登記核實工作,110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建立了資源臺賬、固定資產臺賬、統一經營資產臺賬等工作臺賬。結合成立農發公司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推進“三變”改革,各鄉鎮正在動員農戶在土地、果樹、活畜等入股合作社,目前已有5320戶農戶參與,其中貧困人口1094戶4789人,入股耕地2.32萬畝,房屋和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折資165.13萬元。

清水:瞄准精准脱贫求发展

扶貧扶志、扶智,激發內生動力。開展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巡講活動;治理高價彩禮問題,充分發揮村級“四會”作用。通過傳播積極向上的婚嫁觀念,引發全民大討論,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多渠道多載體宣傳。鼓勵廣大群眾抵制高價彩禮從自身做起。實施“萬名技能培訓計劃”,開展建築、家政、駕駛員等9個工種就業技能培訓91期7493人,其中培訓貧困戶勞動力6045人、輸轉5860人、創勞務收入6100萬元;設立治安、保潔、防火、護路、巡河等公益性崗位1414個,人均年報酬1.2萬元。

清水:瞄准精准脱贫求发展

穩步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持續開展“兩走訪一確保”行動,勸返輟學學生86名,新建行政村幼兒園8所;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服務,為2829名重大疾病患者和慢性病患者制定“一人一策”幫扶措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到100%以上;繼續實施異地搬遷、危房改造,貧困戶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圍繞“一安全”,全面啟動實施2018—2020年10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圍繞改面貌,完成庭院硬化3477戶;實施旱廁改造3973戶,路網改造等工程全力推進。99個自然村122公里“一事一議”巷道硬化完成75%,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圍繞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出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意見,探索公益金提留、產業帶動、資產經營、資源開發四種模式,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部消除,通過互助資金佔用費公益金、生物質能源項目補助、集體公益林補貼、黨費注入12個貧困村入股龍頭企業分紅等途徑,帶動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積累達865.88萬元。新建貧困村村級光伏電站20個,同時爭取國家能源局支持為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新建一座村級光伏電站,建成後將帶動每村每年實現村集體經濟積累5萬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