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剛《晨悟-心性》

015

心性至上貴在靜,

一靜雜念萬事空;

儲足能量供內需,

聚氣丹田救來生。

前不久,根據泰國當地媒體的報道,當地有12個孩子在溶洞中玩耍時失去了聯繫,一連10多天仍安然無羔生還,這裡一個奇妙的求生辦法就是:心性的修練。

宋玉剛常說心淨自然涼。尚讓心裡乾淨下來,讓性靜下來,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的。

同樣道理,一個人在求生無助的情況下,讓心性靜下來,打坐冥想,就是救助生命的至關要素,對於佛教徒來說,打坐冥想,便是他們在痛苦或遇到危險時的首選方法。

從生理上來說,打坐可以減慢心率、呼吸和新陳代謝,可以將人的生理消耗降至最低,對食物的渴求也沒有平時那麼高。而更關鍵的是,當雜念減少,人的心理狀態也會變得平靜,情緒不易生髮,時間也更容易從容地逝去。撇開宗教的因素不談,這其實是一種心性訓練,從而幫助了這些孩子們平靜了情緒、穩定了心性。

有位艾卡波的人,就是用他在寺廟習得的打坐的冥想功夫,和自己的沉著平和,幫助孩子們克服心魔,度過了末日般的危機。

客觀地說,這12位少年如果不是自小生長在宗教文化底蘊濃厚的佛國,如果不是多年來宗教信仰和家庭氛圍的濡染熏習,大概也很難老老實實跟隨著教練,用生命中最後的時光來靜坐修練。這樣的心性訓練,也是孩子成長中很重要的一環——內修。

內修,它要求人向內關照,減少無謂的雜念;而不是向外抓取,無窮無盡地索求。當紛飛的念頭漸漸停歇,人天生擁有的澄明心性顯現出來,恬淡、鎮定、少欲都自然發生。

有時,最大的敵人不是環境,而是自己。心性修練,讓人在絕境中不會無謂地掙扎,在生死麵前不至於驚慌失措。故,這些少年們沒有哭泣,沒有精神錯亂,只是靜靜地坐在黑暗中打坐冥想。他們的言行一如常人,平靜、溫和,所以,能夠成功的度過慌亂期和危險期。

由此,宋玉剛想到《三國》中張飛的死,想到很多企業家的失敗,想到不少失去理智的自殺者,想到貪慾不止的腐敗官員等,如果他們能在心性上達到一定境界,他們的結局,就不至於那麼悲慘。

2018.8.4

.

作者簡介:宋玉剛.中共黨員、教授、作協書協會員,雙手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雙匯王牌策劃人、河南財政金融學院、牧業經濟學院,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等多家大學特聘教授與專家,中國管理科學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策劃協會首席專家,河南省商協會大聯盟顧問,河南省酒協,省民營經濟研究會,豫商聯合會,華夏文化促進會,中原企業聯盟等30多家行業協會與企業專家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