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有名的兩個大漢奸,一個被分屍,一個被揚灰

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出現過漢奸,其中名氣最大、影響最惡劣的有兩個人,即明末清初的吳三桂、民國時期的汪精衛。

這兩位相隔二百年的大漢奸,其實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歷史上最有名的兩個大漢奸,一個被分屍,一個被揚灰

首先,兩人都以美貌著稱,吳梅村的《圓圓曲》稱吳三桂“白晳通侯最少年”,劉健的《庭聞錄·卷六》記載:“三桂巨耳、隆準,無須。瞻視顧盼,尊嚴若神。”《吳逆始末記·附〈觚剩〉一則》則稱他:“延陵將軍美丰姿,善騎射,軀幹不甚偉碩而勇力絕人。

可見,吳三桂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既有南方的白皙美,又有北方的硬朗美,不然也不會得到陳圓圓的青睞。

歷史上最有名的兩個大漢奸,一個被分屍,一個被揚灰

汪精衛大家更熟悉,民國四大美男子之首,雖生於廣東,卻頗有北方男子的英氣,胡適說他“雙目有俠氣”。而且汪精衛“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近女色,這在當時的國民黨高官中,都是鮮有人能夠做到的”。

其次,兩人在年輕時都頗有可稱道之處。

吳三桂出身于軍官家庭,舅舅是遼東名將祖大壽,所以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深受袁崇煥的器重。當年袁崇煥進京赴命的時候,身邊就帶了兩個人,其中就有吳三桂,可見對他的賞識。

有一次,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率領數百人出去偵察敵情,結果被上萬後金軍隊包圍。祖大壽見敵軍聲勢浩大,為了大局考慮,命令嚴禁城中軍隊出城。吳三桂見父親危在旦夕,不顧祖大壽的軍令,帶著二十幾個家丁,悄悄出了城,撲向敵軍。

歷史上最有名的兩個大漢奸,一個被分屍,一個被揚灰

後金軍隊見只來了二十幾個明軍,還沒等擺好陣勢,已經被吳三桂衝了進來,當先的一個後金將領也被吳三桂一箭射於馬下,復又一刀,將其首級砍了下來。吳三桂衝到父親面前,帶著父親一起往外衝。後金軍隊見這二十幾個人勢頭極猛,以為一定有大軍埋伏,都不敢輕舉妄動,眼睜睜地看著吳氏父子一路馳騁,安全回到了城中。

此戰,一舉成就了吳三桂的威名,“孝聞九邊,勇冠三軍,忠孝之名,夷夏震懾,即四王子(注:皇太極)亦曰:‘好漢子!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

那年,吳三桂只有18歲,真是少年英雄!

而汪精衛,同樣也是重義輕生的革命志士。當年革命黨陷入低潮,梁啟超諷刺他們只會鼓動熱血青年去犧牲,自己卻躲在後方花天酒地。27歲的汪精衛為了給革命黨爭口氣,親自策劃了晚清最重要的刺殺活動——刺殺攝政王載灃。

雖然刺殺行動遺憾地失敗了,但也讓他聲名鵲起。尤其是他在獄中寫的一首詩:“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更讓他的大名迅速傳遍了全國,深得孫中山的器重。孫中山逝世前,其遺囑就是汪精衛代筆的。

歷史上最有名的兩個大漢奸,一個被分屍,一個被揚灰

可惜,這樣的兩個原本很值得稱道的人,卻都選擇了做漢奸,被萬人唾罵。

當然,當漢奸是沒有好下場的,吳三桂與汪精衛這兩個名聲最臭的大漢奸,也得到了最殘酷的懲罰。

康熙十七年(1678年)8月18日,吳三桂病逝。4年後,康熙皇帝平定叛亂,將吳三桂的屍體挖出來,分作幾段,派快馬分別運到相隔千里的幾個省,身首異處,永世不得重聚。

而汪精衛於1944年11月10日病逝,埋葬在南京中山陵西南的梅花山。第二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下令將他的墳墓炸開,把屍體挖出來燒燬,骨灰也被撒在一個臭水溝裡,與便溺相伴,永世不得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