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證書引發的爭議:孩子能不能評上「三好學生」,重要嗎?

一張證書引發的爭議:孩子能不能評上“三好學生”,重要嗎?

一位家長因為孩子沒有評上“三好學生”而生氣,因為她認為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這次期末考試成績又是班上的前幾名,不出意外,老師一定會給孩子一個“三好學生”的證書。

但是,孩子並沒有被評上“三好學生”,那幾個被老師發了“三好學生”證書的學生,成績和表現並不如自己家孩子。

原來,這個班上的學生,很多都是老師家孩子,這些榮譽證書基本上都被老師家孩子“佔領”了。

孩子回家後心情不好,家長越想越氣,忍不住在論壇裡發帖,表示自己的不滿。

平時就算了,關鍵是孩子讀六年級,這張證書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後面上初中,如果擇校讀民辦中學,學校要看六年級的證書,有一張市級的“三好學生”證書,在當地基本上就是一張名校“通行證”。

同時,進了初中,分班時、選班干時,這張證書也會發揮相應的作用。

想到這一系列的影響,也難怪家長心裡對老師不滿。

一張證書引發的爭議:孩子能不能評上“三好學生”,重要嗎?

那麼,老師評選“三好學生”、“優秀班幹”等,究竟有沒有看關係發證書呢?

我也曾經是一個班主任,每年給學生評“三好學生”時,我也會考慮“關係”。因為我帶的班級裡總有幾個同校教師家的孩子。

這些同事本著對我的信任,把自己的孩子放在我的班級裡。我也對這些孩子多加照顧些,我想,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不會離譜到只看“關係”。一般來說,教師家的孩子學習成績都不錯,一學年下來,給個榮譽證書,也名副其實。今年給這家,明年給那家,其他的名額就給別的優秀學生,家長、學生基本上沒什麼異議。

但是對於個別真的學習成績、各方面表現普通的教師子女,我也不會發證書。

同時,我也會採取“民主集中制”原則,在全班進行評選投票,按照得票高低發證書。對個別人緣特別好得票高、但是成績、表現並不是最突出之列的學生,我會跟其他任課老師商量,進行微調。

確實,一張證書,對孩子、對家長來說,都很重要,畢竟這是對孩子在校表現的一種肯定。

一張證書引發的爭議:孩子能不能評上“三好學生”,重要嗎?

證書重不重要,家長該不該發帖說這件事?跟帖的網友中,也有自己的看法:

網友1:孩子應該適當接受挫折教育。

三好學生是屬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優秀的孩子不少,但是名額有限。評上重要嗎?關鍵在於孩子和家長的心態。沒有得到三好學生的孩子自然會有失落感。家長可以藉此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是以你為中心,坦然面對這些失落,重新調整,重新出發。孩子必須要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別讓孩子一直當溫室裡的花朵。

網友2:這是教育弊端之一,必須曝光。

現在教育弊端太多了,大多數家長都選擇了隱忍。這位家長曝光了評選“三好學生”中的不公平現象,我覺得對!這樣那些老師以後就不敢隨便看關係給證書了。

網友3:還是民主投票最公平。

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網上發帖的方法不是很合適。我孩子學校也一樣,什麼都是獎都是由老師決定的,孩子們本身沒有任何權利。我們小時候,老師會先給出幾個比較優秀的學生名單,然後讓全班投票選出“三好學生”、“文明學生”、“ 優秀學生幹部”,我覺得這樣更公平公正,即使被淘汰的同學也心服口服。

網友4:證書不僅考的是學生,也考家長的能力。

市級的“三好學生” 這個榮譽很重要的,關係到中學入學分班和當班幹。入學第一印象很重要,也是對家長的社會活動能力和善用社會資源的肯定。當然學生成績也是重要參考。

網友5: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重要。

我覺得得不得證書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借這件事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讓孩子知道,能評上更好,這次評不上努力爭取下次評上。

網友6:班上教師子女多,自己再優秀也沒摸過證書。

15年前的事情了。回想自己的初中三年,所有期中、期末考試都是全校前三名,多次拿第一名。但我沒摸過“三好學生”證書是什麼樣子,因為我所在的班級裡,教師子女太多。

網友7:不公平的評選害的是孩子。

重要的是依據評選標準,進行公開公正公平的評選。如果很隨意,甚至暗箱操作,腐蝕的就是下一代了,這樣的老師是不稱職的。給老師送禮,更是不妥,這會讓孩子覺得,一切靠錢都能解決。

你們小時候班上 “三好學生”是怎樣評選的?你覺得評選“三好學生”應該怎麼操作才合理?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