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經的國旗——黃龍旗

國旗是國家的一種標誌性旗幟,是國家的象徵,它通過一定的樣式、色彩和圖案反映一個國家政治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

在中國早期是沒有國旗的,後來為了和西方打交道而設計的黃龍旗。而起初黃龍旗也並不是長方形的而是三角形的,而且只能官方使用,平民不得使用。直到後來才有了正式版的長方形的黃龍旗的國旗。

中國曾經的國旗——黃龍旗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發生了一次,中英水兵互毆事件,當時那件事中國是有理的,但是英國人以那艘船沒有掛國旗不知道是中國的為由,概不負責。

事情最後上報恭親王奕訢,滿清的頂樑柱痛定思痛,覺得要定製一個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國旗。最後在曾國藩的決定下,以後中國官船皆懸掛三角龍旗以區分,並通報各國。1872年12月3日《申報》曾刊登對三角形黃龍旗的說明:

北京總理衙門照會各西國官員,謂中國新定旗式,形如三角,色用黃,中畫龍,用藍色。所有福州、上海炮局所制船舶及各關口巡河船,均建此旗以標認識。其船長一百六十尺之下者,該旗長用六尺四寸;其船長一百六十尺之上者,該旗用九尺六寸。

中國曾經的國旗——黃龍旗

然而這面三角形黃龍旗僅被稱呼為“中國旗式”,在使用時“係為僱船捕盜而用,並未奏明定為萬年國旗”。真正國旗的誕生,則是到了1888年。

1888年,參加外交會議的李鴻章,看見別的國家都在莊嚴肅穆的懸掛國旗,而中國卻沒有,感到“天朝威儀”有失。在奏稟慈禧後,慈禧聽從郭嵩燾的意見,在李鴻章上呈的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中選中黃龍旗為大清國國旗,並設計為四角龍旗。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就這樣誕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