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捉知了,遭遇奪命「沙坑」,誰來還村民們一個安全的河道?

知了的陣陣叫聲是夏天的標誌,可不知從何時起,知了竟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隨之而來的,是晚上抓知了的人越來越多。在谷城縣廟灘鎮有一片沙洲,那裡的楊樹林每晚會迎來成百上千的人來抓捕知了,但誰也沒想到,一對年過六旬的夫妻去了之後就再也沒能回來。

夫妻倆捉知了,遭遇奪命“沙坑”,誰來還村民們一個安全的河道?

夫妻倆捉知了,遭遇奪命“沙坑”,誰來還村民們一個安全的河道?

死者的二女兒 陳敏:打電話的時候腿都軟了,根本不敢想。前幾天打電話還在說,我們在家挺好給你們帶小孩,你們認真做事。親戚打電話一直接受不了。

死者陳奉喜、陳道菊都是谷城縣廟灘鎮夕照街社區的居民,夫妻倆今年都60出頭。7月14號晚上,夫妻倆結伴去附近的楊樹林捉知了,等7月16號找到夫妻倆時,已是兩具冰冷的遺體。陳玲介紹,她們家有三姐妹,都在外地工作,本來說好等下個月父親過生日一起回來,誰想,這次提前回到家卻已經和父母陰陽兩隔。然而,當晚事發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死者的侄兒 萬又兵:上游一放水把路面沖斷,人們為了抓知了就從前面30米那個位置有20公分的水位。大家都從河面上走過去,可以走很淺,從這走到一個沙灘,再從沙灘走到那個沙灘,然後就過去了。

由於過河的路被水沖斷,村民們無路可走,所以,要想去對面的楊樹林就得過眼前這條河。村民們介紹,他們憑經驗在河裡摸索出了一條“路”,走的都是河水最淺的位置,涉水過去也就只打溼小腿。但不幸的是,陳玲的父母也就是在這條河裡被發現的。

死者的侄兒 萬又兵:我們開始用一根竹根探不到下面,最後又加一根,有六米深,開始有點飄,我們綁個重物最後才探到人,把人提起來。

原來,看似平靜淺顯的河面卻隱藏著“陷阱”,六米深的水對於不會游泳的老兩口來說確實無能為力,那這深潭從何而來呢?萬又兵又指向不遠處停放的一艘採砂船,當時採砂船並沒有作業,也沒有看到工作人員。

死者的侄兒 萬又兵:這個挖沙肯定有責任,如果不造成這麼深的水潭不會導致,採砂船在這裡採了五六米深,應該有提醒水深危險不能走,沒有指示標誌。挖出來的也沒有及時回填。這裡到底是不是採砂點,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要看政府怎麼說。

夫妻倆捉知了,遭遇奪命“沙坑”,誰來還村民們一個安全的河道?

記者:死者家屬說的最多的就是,如果沒有這個沙坑,老兩口肯定會平安回家。那這個沙坑是誰挖的,這處河段允許採砂嗎?另外,通向河對岸的路沖斷了為什麼不修,誰來修?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到了谷城縣廟灘鎮政府。

谷城縣廟灘鎮 黨委宣傳委員 方興成:在我們廟灘境內,河道亂採沙的情況多年來一直存在,採沙後留下了許多坑坑窪窪,去年,我們谷城縣委縣政府對這項工作進行了集中整治,廟灘鎮政府也同縣水利局一起集中整治,目前基本上杜絕了亂採沙的情況,下一步我們將鞏固這一結果,不讓亂採沙的情況死灰復燃。

夫妻倆捉知了,遭遇奪命“沙坑”,誰來還村民們一個安全的河道?

方委員告訴記者,河道上的沙坑屬於未整治前遺留下來的,至於是誰挖的?鎮上並不知情。考慮到群眾出行安全,鎮政府表示會盡快修復被水沖斷的道路。

夫妻倆捉知了,遭遇奪命“沙坑”,誰來還村民們一個安全的河道?

谷城縣廟灘鎮 黨委宣傳委員 方興成:前段時間丹江口放水,把我們這個路沖壞了,我們準備立即著手修復,方便群眾出行,以前的警示牌可能也被水沖走了,修路的同時也將重新樹立警示標牌,讓群眾即使逮知了也要注意安全。

夫妻倆捉知了,遭遇奪命“沙坑”,誰來還村民們一個安全的河道?

記者:等路修好了,村民們就無需再從河面上通過,但是,隱患就此消除了嗎?顯然沒有,因為奪取老兩口性命的“沙坑”依然還在,而且不止一個,那誰來還村民們一個安全的河道?作為監管部門谷城縣水利局對此又是什麼態度,請關注我們後續的跟蹤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