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成为摇钱树 四川蓬安打造“蜀北桑海”

南充市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与会人员项目拉练走进蓬安

桑树成为摇钱树 四川蓬安打造“蜀北桑海”

蓬安“蜀北桑海产业园”桑茶生产车间。

桑树成为摇钱树 四川蓬安打造“蜀北桑海”

工人正在制作桑茶。

桑树成为摇钱树 四川蓬安打造“蜀北桑海”

蓬州锦绣。

在南充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关键时刻,7月25日,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群刚分组率领市委六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与会人员赴蓬安开展项目拉练,以大拉练、大比武、大落实,践行“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旨在“比”出新气象、“逼”出新速度!7月25日,为期三天的项目拉练活动首站进入蓬安县,宋朝华带队来到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蜀北桑海产业园”,调研该村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蓬安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蓬州(现蓬安)故居房前屋后栽植桑树,迁居临邛(现邛崃)后,把蓬州称作“第一桑梓”。清末民初,蓬安利溪人伍彝超在利溪青衣寺一带栽桑5万余株,建成“万绿桑庄”,自立蚕桑学社,传习蚕桑技艺。在他的带动下,蓬州大地栽桑养蚕蔚然成风。

新中国成立后,蚕桑产业逐步成为蓬安城乡经济的骨干产业。上世纪七十年代,龙蚕镇(原会龙公社)栽桑养蚕,成为享誉全国的“蚕桑之乡”,并于1979年获得国务院嘉奖令。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该县80%以上农户“户户有桑树、家家有蚕房、人人会养蚕”。1981年,蓬安蚕桑产业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全县年养蚕总量达到12万张,产茧254.6万公斤,创外汇95万美元,位居南充地区第二。但后来,桑蚕淡出蓬安城乡,留下几多遗憾。

党的十九大吹响乡村振兴战略号角,蚕桑产业之风再度吹到蓬安,“蜀北桑海”项目应运而生。

据介绍,“蓬安桑海”系蓬安着力打造的集桑树规模化种植、蚕桑综合加工、循环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项目位于蓬安县百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总投资2亿元,规划面积2万多亩,地跨新园、利溪、龙蚕等乡镇,核心区在新园油坊坝村。

“蜀北桑海”项目建设进度如何?南充市项目拉练一行来到油坊坝村,但见连绵起伏的丘陵山间,有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桑树格外显眼。桑柘农庄、桑叶饲料烘干厂房、桑叶饲料厂、桑叶茶厂、桑葚酒厂、蓬州锦绣等一系列与蚕桑产业相关的厂房、办公室、展览馆已拔地而起。

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蜀北桑海产业园已建成核心区1.2万亩,辐射周边3个乡镇、7个村。项目建成后,能形成“以十里现代农业基地、带动百村产业发展、帮扶千户贫困户”的脱贫奔康格局,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蚕桑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另据悉,“蜀北桑海”距离南大梁高速利溪出口3公里,距离县城13公里,且处于蓬安旅游环线,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游潜力巨大。且“蜀北桑海”项目中的蚕桑综合加工,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桑叶猪”开始养殖、“桑茶”开始生产、“桑葚酒”开始酿成、“蓬州锦绣”开始生产……

此外,“蜀北桑海”在建和将建桑博园、蚕桑文化博览馆、嫘祖广场、生态停车场、生态酒店等。“蜀北桑海”在脱贫奔康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新园乡油坊坝村村民尹正高说,种了一辈子的地,现在才晓得泥土地里还能长出“摇钱树”。如今,漫山遍野种满了各种桑树,路网、水渠四通八达,产业园刚具雏形,就已经有很多游客前来游玩,“今后,很多村民还会吃上旅游饭呢!”

记者手记

发展桑树规模化种植、蚕桑综合加工,搞循环养殖、休闲旅游……蓬安“蜀北桑海”亮点纷呈。

西汉时蓬安就是“第一桑梓”,现在南充是“中国绸都”,与之相应的至少应是国家级“招牌”。而“蜀北桑海”有些“名不副实”,何不把“蜀北桑海”升级为“中国桑海”。何况蓬安打造“中国桑海”绝非高调,这是历史和现实使然。

遂宁人“无中生有”打造了中国观音故里、中国死海、中国红海、中国花海……现己深入人心。“遂宁做法”值得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