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成爲搖錢樹 四川蓬安打造「蜀北桑海」

南充市委六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與會人員項目拉練走進蓬安

桑樹成為搖錢樹 四川蓬安打造“蜀北桑海”

蓬安“蜀北桑海產業園”桑茶生產車間。

桑樹成為搖錢樹 四川蓬安打造“蜀北桑海”

工人正在製作桑茶。

桑樹成為搖錢樹 四川蓬安打造“蜀北桑海”

蓬州錦繡。

在南充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的關鍵時刻,7月25日,南充市委書記宋朝華,市委副書記、市長吳群剛分組率領市委六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與會人員赴蓬安開展項目拉練,以大拉練、大比武、大落實,踐行“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旨在“比”出新氣象、“逼”出新速度!7月25日,為期三天的項目拉練活動首站進入蓬安縣,宋朝華帶隊來到蓬安縣新園鄉油坊壩村“蜀北桑海產業園”,調研該村蠶桑產業發展情況。

蓬安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期,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在蓬州(現蓬安)故居房前屋後栽植桑樹,遷居臨邛(現邛崍)後,把蓬州稱作“第一桑梓”。清末民初,蓬安利溪人伍彝超在利溪青衣寺一帶栽桑5萬餘株,建成“萬綠桑莊”,自立蠶桑學社,傳習蠶桑技藝。在他的帶動下,蓬州大地栽桑養蠶蔚然成風。

新中國成立後,蠶桑產業逐步成為蓬安城鄉經濟的骨幹產業。上世紀七十年代,龍蠶鎮(原會龍公社)栽桑養蠶,成為享譽全國的“蠶桑之鄉”,並於1979年獲得國務院嘉獎令。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該縣80%以上農戶“戶戶有桑樹、家家有蠶房、人人會養蠶”。1981年,蓬安蠶桑產業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全縣年養蠶總量達到12萬張,產繭254.6萬公斤,創外匯95萬美元,位居南充地區第二。但後來,桑蠶淡出蓬安城鄉,留下幾多遺憾。

黨的十九大吹響鄉村振興戰略號角,蠶桑產業之風再度吹到蓬安,“蜀北桑海”項目應運而生。

據介紹,“蓬安桑海”系蓬安著力打造的集桑樹規模化種植、蠶桑綜合加工、循環養殖、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綜合示範區。項目位於蓬安縣百平方公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內,總投資2億元,規劃面積2萬多畝,地跨新園、利溪、龍蠶等鄉鎮,核心區在新園油坊壩村。

“蜀北桑海”項目建設進度如何?南充市項目拉練一行來到油坊壩村,但見連綿起伏的丘陵山間,有一片片鬱鬱蔥蔥的桑樹格外顯眼。桑柘農莊、桑葉飼料烘乾廠房、桑葉飼料廠、桑葉茶廠、桑葚酒廠、蓬州錦繡等一系列與蠶桑產業相關的廠房、辦公室、展覽館已拔地而起。

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蜀北桑海產業園已建成核心區1.2萬畝,輻射周邊3個鄉鎮、7個村。項目建成後,能形成“以十里現代農業基地、帶動百村產業發展、幫扶千戶貧困戶”的脫貧奔康格局,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蠶桑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另據悉,“蜀北桑海”距離南大梁高速利溪出口3公里,距離縣城13公里,且處於蓬安旅遊環線,發展現代農業鄉村遊潛力巨大。且“蜀北桑海”項目中的蠶桑綜合加工,也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其“桑葉豬”開始養殖、“桑茶”開始生產、“桑葚酒”開始釀成、“蓬州錦繡”開始生產……

此外,“蜀北桑海”在建和將建桑博園、蠶桑文化博覽館、嫘祖廣場、生態停車場、生態酒店等。“蜀北桑海”在脫貧奔康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村民的“搖錢樹”。

新園鄉油坊壩村村民尹正高說,種了一輩子的地,現在才曉得泥土地裡還能長出“搖錢樹”。如今,漫山遍野種滿了各種桑樹,路網、水渠四通八達,產業園剛具雛形,就已經有很多遊客前來遊玩,“今後,很多村民還會吃上旅遊飯呢!”

記者手記

發展桑樹規模化種植、蠶桑綜合加工,搞循環養殖、休閒旅遊……蓬安“蜀北桑海”亮點紛呈。

西漢時蓬安就是“第一桑梓”,現在南充是“中國綢都”,與之相應的至少應是國家級“招牌”。而“蜀北桑海”有些“名不副實”,何不把“蜀北桑海”升級為“中國桑海”。何況蓬安打造“中國桑海”絕非高調,這是歷史和現實使然。

遂寧人“無中生有”打造了中國觀音故里、中國死海、中國紅海、中國花海……現己深入人心。“遂寧做法”值得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