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帥彭玉麟:馮子材能取得鎮南關大捷,七點原因

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長達一年半的中法戰爭中,法軍在海陸兩個戰場上多數戰役佔了上風,清軍節節敗退,囂張的法軍在攻佔廣西西南軍事重鎮鎮南關後,更是炸燬關門,並在關前廢墟上得意地用漢字寫了“廣西的門戶已不再存在了”。儘管清廷對指揮作戰失敗負有責任的兩廣總督、廣西巡撫和廣西提督等地方大員及高級將領多次易帥換將,但仍然止不住失敗,直到啟用了年近70歲(當時67歲)的馮子材幫辦廣西關外軍務,並在鎮南關、涼山兩役中打敗不可一世的法軍,從而扭轉了中法戰爭的局面。鎮南關大捷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史上戰果顯赫的戰役之一,取得了中法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越兩國軍民的鬥志,沉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法戰爭的形勢。

雪帥彭玉麟:馮子材能取得鎮南關大捷,七點原因

那麼,為河中法戰爭從1883年至185年2月以前都是節節失敗的,卻在戰爭末尾啟用年近70歲的馮子材後能夠迅速取得鎮南關大捷?作為當時主戰派代表之一的湘軍著名將領、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為大清三傑、人稱“雪帥”的彭玉麟,時任欽差幫辦廣東軍務,他在報告鎮南關大捷的經過時,較為完整地分析了該戰役中國得以獲勝的原因。下面我們看看人稱“雪帥”的軍事家彭玉麟是如何看待鎮南關大捷的原因的。

雪帥彭玉麟:馮子材能取得鎮南關大捷,七點原因

鎮南關之戰所以取得大捷,雪帥彭玉麟認為:一是軍事佈署得當適宜。馮子材被清廷啟用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後,親赴一線陣地查勘部署,並建議兩廣督撫聽從他“於關內十里之關前隘, 跨東西兩嶺間, 督所部築長牆三里許,外掘深塹為扼守計……自任以所部率軍守之,營於嶺半”和後續、左右各有協同作戰部隊“王德榜定邊軍屯油隘,專備抄襲,兼防入關旁路”的軍事部署建議,充分發揮了馮子材提督廣西軍務20餘年熟悉軍務和地形的優勢。

雪帥彭玉麟:馮子材能取得鎮南關大捷,七點原因

二是料敵準確。法軍由於在戰場上一直處於順風順水境地,且在戰場上處於進攻態勢,對於處守勢且被法軍嚇破膽的中國軍隊來說,確定敵軍的主攻方向、主攻時間,以便全力應付,對於戰爭勝負具有決定意義。當時長官廣西軍政的要員認為“法將由欽、廉攻南寧”,而兩廣總督張之洞也一度要求馮回援欽廉,馮不為所動,說服張之洞佯說馮回援廣東,而馮實則堅持厚集兵力於鎮南關。法軍定於3月23日總攻鎮南關, 但事先放出謠言, 將於24、25日攻關, 為馮子材識破,“料法必於初七日(23日)出兵”。

三是激揚士氣。其一是敵軍進攻發動之時,“馮子材告諸軍曰:法再入關,有何面目見粵民?何以生為!”身先士卒的老將軍馮子材的動員、鼓勵和表率,激勵了中國軍民在這次戰役中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英勇氣概。

雪帥彭玉麟:馮子材能取得鎮南關大捷,七點原因

四是戰役進程中,各部協調,如計劃進行。戰爭開始後,敵軍猛攻關隘及兩側堡壘。東嶺五壘,“敵攻據其三”,但後續機動部隊王孝棋、蘇元春等部及時趕到,扼制了法軍的攻勢。而“王德榜自油隘出軍夾擊……遇賊運軍火、乾糧之馱馬無數,逐之,皆返走,法糧械遂不得入關。”24 日關前戰爭更為激烈,法軍“已薄長牆,或已越入”,馮子材與兩子親自上陣搏殺,激勵士氣。同時第二批後援部隊如期趕到,阻止了法軍援軍的彈藥補給,隨即扮法軍之背,奪回東嶺三壘。“法座戰兩日,彈碼已盡,而後隊軍火被截,惶懼無措,頃刻間炮聲頓息,遂大潰”。保證自己的後援,切斷敵人的後援,這是鎮南關戰役清軍制勝的主要因素。

五是嚴明軍紀。馮子材與諸統領約,有退者,無論何將遇何軍,皆誅之,復於各路設卡,以截逃者。馮子材、王孝棋後手刃退卒數十人。

雪帥彭玉麟:馮子材能取得鎮南關大捷,七點原因

六是民眾支持。“關外遊勇客民幹餘,聞馮子材親自出陣,皆自來助戰,伺便隨處狙擊。”

七是得天時。法國攻擊之時,“率皆陰雨票霧”,炮擊不準,敵情不明,各部通訊不靈。而清軍反攻之時,“大開晴霏,風日光明”,有利於戰果的擴大。

小編認為彭玉麟出身行伍,一生戎馬,久歷戰陣,作為清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中興四大名臣,是湘軍水師創建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其軍事素養和對戰爭的認識在當時乃至現在都是非常有份量的,他論鎮南關大捷原因,要言不繁,涉及天時地利人和及戰略佈署、謀略運用等諸軍事要素,在130多年前就言簡意賅地分析透徹了鎮南關戰役取得勝利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