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鳥的城市暑假

在中國,人們習慣把到城市父母身邊過假期的留守兒童稱作是小候鳥。又一個暑假,火車站老人+孩子的組合頗為常見,大都是爺爺奶奶送孫輩到父母身邊過暑假。小候鳥們的暑假過的怎麼樣?記者接觸了幾位來合肥過暑假的小候鳥,瞭解了他們的暑假生活。

快遞驛站裡的暑假:我換了個地方在留守

進城的小候鳥,最盼望的是能和爸爸媽媽儘可能多的在一起,一旦這種需求被忽視,小候鳥可能產生“我還不如不來”的想法。

蜀山區貴池路某小區門口有家小超市,經營菸酒飲料的同時,還兼著快遞驛站的職能。最近幾天,超市的收銀臺後邊多了個黑黑瘦瘦的小姑娘,只比收銀臺高出個小腦袋。她叫言言,今年9歲,平時跟著奶奶在泗縣老家生活、讀書,暑假是她為數不多的可以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言言的爸爸是建築工人,平日極少回來,言言和媽媽、弟弟生活在這裡,一樓做生意,二樓是住所。大多數時候,媽媽在二樓照顧不到三歲的弟弟,做家務,大多數時候,言言自己在一樓,一邊看店一邊寫作業。恰有顧客來取快遞,言言找了兩三遍沒找到,站在樓梯口喊媽媽下來,喊了幾回媽媽遲遲不應,言言的聲音裡帶了哭腔。

感覺媽媽關注弟弟更多,言言很失落。“每天都是我一個人待著,我像換了個地方當留守兒童”,她說:“我一個人在店裡,一有人來我就緊張。我希望媽媽能陪我一起。”

言言的媽媽對此很愧疚,她本來想趁著暑假接女兒到合肥玩,沒想到二寶生了病,只能讓大女兒幫忙看店。她告訴女兒,已經請奶奶來合肥幫忙照顧弟弟,在外的工作爸爸八月也會回來,他們會抽更多時間陪伴女兒,補償女兒一個快樂的假期。

出租車上的暑假:跟爸媽一起上班

對於小候鳥的父母來說,孩子放暑假,他們並不放假。“左手搬磚,右手抱你”,成了假期小候鳥父母的常態。

7月以來,每週固定到童女士家做鐘點工的小顧時常帶著5歲的兒子小盧來上班。小顧說,小盧的爸爸時一名出租車司機,小盧放暑假來合肥後,便過上了陪同爸爸媽媽上班的日子。

帶小盧上班前,小顧會提前和客戶電話溝通,熟識的客戶都能理解她帶孩子上班,遇到有些客戶不同意,小盧就坐在爸爸的出租車上,在合肥各處“兜風”。

“孩子太小,自己在家裡我們不放心。”小盧的爸爸盧師傅說,絕大多數乘客並不介意車上有個小娃娃。“前幾天包河萬達有四名乘客招手要車,我本來擔心他們嫌棄有孩子坐不下,沒想到他們不光不介意,有一個女孩主動把孩子抱著坐在腿上。”

小盧則說,相比較於跟媽媽去陌生人家裡,他更願意跟爸爸待在車上。“坐在車裡能去很多地方。媽媽說我是有任務的,我要看著爸爸遵守交通規則,當個好司機。”

牛肉湯館裡的暑假:我的英語有牛肉味兒

年齡大點的小候鳥,對父母來說“省心”很多。他們也更能體諒父母的辛苦,對於團聚和離別,也有了自己的認識。

13歲的小嘉是自己一個人坐高鐵來的合肥,她很驕傲:“爺爺來送我還得回去,車票太貴了。我拿了手機,爺爺送我到車站上車,爸爸在出站口接我,我一點也不怕。”

小嘉的父母在淠河路經營一家牛肉湯館。幾乎每個暑假他們都會讓女兒來合肥,小嘉的爸爸說,主要是出於教育的考慮:“聽人說學英語新東方最好,我們那沒有,就想讓孩子寒暑假過來學。”

小嘉的媽媽則說,牛肉湯館裡有一口大鍋時時煮著熱湯,來來回回的食客也都端著熱湯碗:“我怕孩子不留心會燙到。店裡熱,去輔導班有空調,還能學東西”

小嘉很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八月份到了,我一想到離開學越來越近了就有點難過。每次從合肥走,我都是上了車才哭……我明年能考上合肥的高中就好了,我還得再努力一下。”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她是父母的開心果。小嘉的爸爸調侃女兒的英語發音不準,小嘉則說:“我拿你們賣牛肉湯的錢學的英語,我的英語當然不準了,是帶著牛肉味兒的!”

對她來說,這種牛肉味,就是父愛母愛的味道。

小候鳥的暑假如何能過得更好?從事兒童教育多年的孟老師認為,無論在哪過暑假,留守兒童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暑假兒童安全事故多發,長輩們一定要做好安全防範。其次,她建議父母平日裡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多與孩子聊天,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正當的物質需求,讓孩子過一個快樂的暑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