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原北京大學校長

中科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著名的核物理學家

……

84歲的陳佳洱老先生

響噹噹的頭銜很多

但他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高大上

更願意稱自己是勞動人民

因為他始終忘不了1978年的那個春天

鄧小平說出的那句話

“知識分子是腦力勞動者

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從1978到2018

改革開放的四個十年間

中國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實現了輝煌鉅變

如果要問陳佳洱先生

您這一輩子中

對哪一年印象最為深刻?

老先生一定會回答:1978年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1978年

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

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那次大會對全國廣大的知識分子而言

是明燈,是號角

是精神上的巨大鼓舞

飲冰十年,不涼熱血

郭沫若在《科學的春天》一文中寫到

讓我們張開雙臂

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全國5586名代表參加盛會

也是在大會籌備期間

鄧小平聽取武漢大學

査全性教授的建議恢復高考

一大批學子得以依靠知識改變命運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那一年,43歲的陳佳洱

被錢三強從漢中山溝溝回到北京

參加了大會

並做原子核科學技術規劃

大會上的每一個字

陳佳洱都記憶猶新

鄧小平發表講話

要培養一批傑出的、

世界一流的科學技術專家

特別是青年科學技術專家

陳老越聽越激動

甚至留下眼淚來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會後分組討論時

他分在北大、北醫那個組

同組的有周培源、張龍翔、侯仁之等先生

陳佳洱發言時感慨說:

“我錯過了最好的科學創造的年華”

在座的科學家們都笑了

當時年近70的流體力學家

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

——周培源

指著自己斑白的頭髮和臉頰上的皺紋笑問:

“你看,他都說自己老了,那我們怎麼說?”

一句話,讓陳佳洱重燃了熱血與鬥志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在今後的歲月裡,

包括陳佳洱在內的所有科學家們

心中的勁頭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

想要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他們樹雄心,立大志

爭分奪秒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

書寫了

整個中國科技現代化進程中的“加速度”

01

1934年,陳佳洱出生於詩書世家

他的父親是兒童文學家陳伯吹

被譽為“中國的安徒生”

母親是鋼琴家

叔叔陳汝慧是作家、教育家

這樣的家庭耳濡目染之下

陳家的子弟個個成才

陳佳洱成為了核物理學家

他的堂弟陳佐洱是一名外交官

陳佐湟是一名音樂家

堂弟陳佐湟▼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父親的文學作品伴隨著陳佳洱

度過了他顛簸又快樂的童年

從書櫃裡找書閱讀

是他小時候最愛的事情

從《阿麗思小姐》到《波羅喬少爺》

從《華家的兒子》到《火線上的孩子們》

陳佳洱把父親創作的兒童文學看了個遍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在所有書籍中

父親創作的長篇敘述詩

《偉人孫中山》給他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時隔半個多世紀

書中少年孫中山與母親的

一段對話仍讓陳佳洱記憶猶新

孫中山問母親

“人的一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母親說:“光陰如煙,如同做夢一場。”

孫中山堅定地說

“我要珍惜寶貴光陰,幹一番事業。”

那一年,陳佳洱6歲

但在幼小的心靈中

“珍惜光陰,幹番事業”的種子

就在那時已經種下了

父親陳伯吹▼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父親愛文學

但更愛的是數學

在那個中國遭受侵略的年代

他不止一次對幼小的陳佳洱說

“如果不是家裡清貧

我會去唸數學

用科學富強祖國。”

陳佳洱6歲那年的一個夏日

雷電交加,他被嚇哭了

父親告訴他

這是陰電和陽電相遇時放電的結果

為了鬨笑兒子

陳伯吹用綢布和玻璃摩擦

讓紙人兒在玻璃上“跳舞”

讓兒子明白了摩擦生電的道理

父親生動有趣的“遊戲”

讓陳佳洱慢慢愛上了科學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他帶兒子去看《發明大王愛迪生》

還有一次,下著大雨

他打著傘帶兒子去觀看電影《居里夫人傳》

陳佳洱和父親、母親▼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電影至今讓陳老印象深刻

影片中居里夫人用手

在八噸的瀝青裡淘出溶液

前後實驗3000多次

終於結晶了0.1克鐳

有人找到居里夫人,

說你可以拿這個申請專利,

成為百萬富翁,

居里夫人堅定地拒絕了

“我的發明,屬於我的祖國,

更屬於全人類。”

她不僅沒有申請專利

還將鐳的提取方法公之於眾

陳佳洱深受震撼,父親告訴他:

“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

因為科學技術落後而遭受侵略

中國也一樣

你要像居里夫人學習

耐得寂寞,獻身科學

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

陳佳洱迷戀上了搞小發明

他和同學一起製作收音機

組建“創造社”

科學具有偉大的美

他把居里夫人當作自己的榜樣

走上了一條與父親截然不同的

探索科學的道路

少年陳佳洱▼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02

新中國成立不久

全國掀起科技興國熱潮

年僅16歲的陳佳洱在父親朋友的建議下

考到東北老解放區的大連大學學習

當時報的並不是物理系,而是電機系

“我那時候對電有興趣,

國家要強大,需要發展工業”

因緣際遇

陳佳洱碰到了剛從英國回來的

國際著名光學專家王大珩先生

他在大連大學主持普通物理實驗課

以嚴格和高難度著稱

要想得到一個代表優秀的五分非常困難

而那一學期,陳佳洱得了三次

當時王大珩建議建應用物理系

而大二的陳佳洱正好趕上了

從此正式走上了物理研究之路

1952年,由於全國院系調整

陳佳洱和同學全部調到東北人民大學

(後來的吉林大學)物理系學習

王大珩先生▼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命運偏愛草蛇灰線

陳佳洱在報考大學、畢業時

兩次與北大擦肩而過

卻在“兩彈一星”的契機中與北大結緣

1955年,中央決定實施“兩彈一星”戰略

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以身許國

同時,北京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

原子能人才培養基地——物理研究室

從當時全國高校中抽調了一批科學家

負責組建工作

這其中,就有陳佳洱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

——朱光亞教授

不久之後

陳佳洱也被調往北大協助建設物理研究室

陳佳洱與朱光亞▼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物研室建立之初只有6個人

幾乎都是德高望重的學界泰斗

不到21歲的陳佳洱是唯一的助教

老師們決定考驗一下他

交給他兩個任務

一是為原子核人才教育基地招生

二是根據教學需要建一個實驗室

為中國第一批原子核物理專業的學生

開出第一輪原子核物理實驗課

為了這兩個任務

陳佳洱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不休的日夜

甚至在實驗室放了一張床

從早到晚拼命幹

實在困了,就躺一會兒

醒來接著再幹

就這樣,陳佳洱帶著五六個新同事

從無到有,在僅僅半年的時間裡

排出所有需要做的實驗

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原子核物理實驗室

這是陳佳洱在北大的第一件工作

卻出於保密需要

不能提起北大

只能對外宣稱“546信箱”

1958年,“546信箱”正式成為

北京大學原子能系

後來又改名為技術物理系

03

1956年

國家號召向科學進軍

陳佳洱決定做加速器

用加速器產生的高能量粒子

轟擊原子核、變革原子核

當時唯一有的

是一臺從蘇聯進口的

25兆電子伏電子感應加速器

不但加速能力小

也不適合研究核物理

在物質資源缺乏、技術落後的年代

對國家的真摯熱愛就是一種生產力

陳佳洱將一些年輕教師和學生組織起來

照貓畫虎地做起30兆電子伏電子感應加速器來

靠著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精神

竟然成了!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1963年

是學界走向開放的一個重要節點

之前派出的學者都是去蘇聯、東歐

這一次中英雙方第一次

互派訪問科學家進行學術交流

陳佳洱作為新中國成立後

第一批公派留學生、

物理學界的青年傑出人才

由北京大學推薦

來到了牛津大學的原子核結構實驗室,

參加串列加速器的調試工作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隨後,表現優異的陳佳洱

被送入全球頂級的實驗室

——盧瑟福實驗室交流

英國科學家勞森為了試一試

中國年輕科學家的深淺

拋了一個難題給陳佳洱:

在世界上最先進的加速器

等時性迴旋加速器中,

離子束從離子源出來以後,

90%都神秘消失,

這些離子究竟去了哪裡?

年輕的陳佳洱決定

為中國人爭一口氣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這個看起來饒有趣味的題目

解答並不那麼輕鬆

因為在加速器的中心區裡集聚了

所有不同電荷態的各種離子

也是空間電荷效應最嚴重的地方

還存在各種非線性的有害共振

情況極為複雜

研究很難下手

他設計了一個微分探針

探測微觀的空間中

粒子的運動規律

近一年時間過去後

陳佳洱終於解開了失蹤之謎:

一是從離子源出來的離子束的發射度

跟加速器中心區域的接受度不匹配

二是盧瑟福實驗室中

三個扇形的加速器會形成共振

叫做越隙共振

這兩個原因造成了離子損失

陳佳洱在盧瑟福實驗室▼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盧瑟福實驗室中

沒有人證明過這一點

所以當陳佳洱將研究結果提交上去的時候

他們紛紛伸出大拇指

稱陳佳洱是“諧波加速之王”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儘管圓滿完成了考驗

但陳佳洱清醒認識到

僅憑他一個人的力量

無法改變國際對中國是

科技弱國的刻板印象

轉機發生在1964年10月16日

英國家庭的電視機中

正在直播大選的新聞

突然,所有的屏幕都暫停了

出現了一行字幕:

“中國今天爆炸了一顆原子彈!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英國人紛紛向陳佳洱證實消息的真實性

陳佳洱連夜從牛津坐火車到倫敦

向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確認了消息

在返回牛津的火車上,

有位英國老太太問陳佳洱:

“你們現在有了原子彈,

是不是要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啦?”

陳佳洱斬釘截鐵地回答:

“中國絕不會首先使用原子彈,

也不會對沒有原子彈的國家使用原子彈!”

那一刻,陳佳洱感受到

國際對中國有了發自內心的尊重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轉眼到了回國前夕

研究能力出色的陳佳洱

獲得了國外學者的尊重與認可

也曾收到留在國外的邀請

但陳佳洱信守承諾回到了祖國

當國外同事問他為什麼堅持回國時

陳佳洱的回答出乎意料的單純:

派我去的目的就是要回來造一個先進的加速器

現在既然我掌握了等時性加速的基本規律

我當然要回國了

樸素的言語下

是無法磨滅的情懷

04

1966年,陳佳洱回國

他主持的北大等時性迴旋加速器項目

獲批了500萬元的資助

就在這位躊躇滿志的科學家

準備大顯身手的時刻

命運再次跟他開了個玩笑

在科學與學術漫長的嚴冬中

陳佳洱隨技術物理系遷往陝西漢中北大分校

它遠離城市,緊依秦嶺,交通極為不便。

在漢中的日子裡

身體瘦弱的陳佳洱種地、養豬、修鐵路

甚至扛100多斤的水泥

離開北京之前

他賣掉了所有關於加速器的書

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用那些書了

1972年

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過問下

國內基礎研究逐步恢復

當時技術物理系雖以核科學為方向

但還沒有可用的加速器

因為科學而獲罪的陳佳洱

再次因科學而回歸到加速器的研究事業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陳佳洱率領研製組

從螺旋線繞制高頻測試到穩定運行

硬是在漢中艱難的條件下

研製出當時國際上尚無經驗的新型加速器

並結合束流群聚理論建成了一臺螺旋波導聚束器

而他也終於等到了科學的春天

嚴冬過去,1978年來了

全國科學大會前夕

錢三強點名讓陳佳洱回北京

參與制定低能核物理加速器研究的規劃

1979年,北京大學漢中分校撤銷

技術物理系回到闊別十年的北京

為了把失去的十年補回來

陳佳洱把目光放到了射頻超導加速器上

1982年,在楊振寧先生的安排下

陳佳洱去往美國

訪問正在建造超導重離子直線加速器的紐約石溪大學

陳佳洱夫婦與楊振寧夫婦▼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從美國回來以後

依靠與海外同行的合作交流

陳佳洱的團隊在短短几年裡

創建了第一臺射頻效率達到

國際前列的整體分離環型RFQ重離子直線加速器

研製出我國第一隻射頻超導加速腔

並在牛津大學贈送的2X6 MV串列加速器的基礎上

建立了第一臺面向用戶的碳-14超高靈敏度質譜計

為後來的國家重大項目

“夏商周斷代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今後的幾十年裡

他一直孜孜不倦奮鬥在核物理學領域

為我國的科技進步奉獻了一生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05

1984年和1996年

他先後被任命為北大副校長與校長

承擔起了百年學府的發展重擔

從1996年到1999年的四年間

他帶領北大走過百年校慶

在這四年間

北醫順利地與北大合併

醫學部得以成立

也是在陳佳洱的主持下

北大與清華簽訂了

攜手共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協議書

兩校資源共享,學分互認

教授互聘,後勤共建

有人問他

科學家當校長有何利弊

他笑了笑說

會比較呆板,也會比較認真

“我當校長不合適,我是一介書生”

但他,對得起北大

陳佳洱與克林頓在北大▼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2003年

他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主任的職位上退下來

再一次返回北大擔任教授

他說最高興的事就是與學生們在一起

他們非常活躍

能從他們身上汲取許多營養

他的辦公室陳設非常簡單

一桌一椅一沙發

開水還是自己到走廊上打的

作為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校長

83歲的陳佳洱依然保持著

中國老派知識人的脾性:

儒雅、謙虛、和善

每天自己走著上下班

不肯麻煩別人

當年

他騎自行車仿遍每一個院系的照片

還登上了雜誌封面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從1978年到2018年

從蓄勢待發的非凡起點至今

40年過去了

陳佳洱已從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

變成垂垂老者

從歷史的見證者,成為了歷史的創造者

他和一批又一批的科學家們一起

在那個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如今,我們收穫了嫦娥、神舟、天宮

蛟龍、天眼、復興號、墨子號……

這一項又一項令世界矚目的科研成果

而大半個世紀的滄桑厚重

留給陳佳洱的氣質卻是乾淨平和的

那些陳年往事在陳佳洱的口中

早已過濾掉了灰暗的雜質

只剩下純粹的理想、科學與微笑

錢三強點名要的人,兩度擔任北大校長,他用書生意氣點燃科學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