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紅旅」文旅融合,古鎮如何以內容迎風而上打造典範?

在文化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的環境趨勢下,文化項目與旅遊資源開發之間的相互帶動與共同提升勢在必行。文化旅遊IP是一個整體,超級IP必將是旅遊演藝、主題公園、主題酒店、文旅小鎮、博物館旅遊、文化節慶、文創商品等多種形式組合起來的旅遊生態。

近年,紀錄片以內容形態的稀缺性和商業開發的巨大潛力,頗受市場青睞。在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當下,《丹行線》把握風口,以印度尼西亞為起點,後續拍攝十個“一帶一路”國家,在紀錄片領域進行探索,旨在藉由打造中國文化旅遊紀錄片的第一IP,搭建一個內容價值、受眾價值、傳播價值、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完美統一的文化旅遊聚合平臺。

「中紅旅」文旅融合,古鎮如何以內容迎風而上打造典範?

從宣傳片中可以看到因獨有的神秘藍色火焰而被國外旅遊媒體推崇的旅遊勝地卡瓦伊真火山,也看到了壯闊的自然風景背後硫磺礦工的生活疾苦;走進熱帶的原始森林,也跟隨在那裡的動物保護志願者們,一起救助被黑商傷害的野生動物。《丹行線》以全新的視角、極致的鏡頭語言重新發現和傳遞世界之美,以獨特的內容邏輯展示差異文化下平凡卻卓越的各色人生故事,充滿深刻的能夠引發所有人情感共鳴的人文關懷和生命探索。

「中紅旅」文旅融合,古鎮如何以內容迎風而上打造典範?

在很大程度上,文化旅遊能夠綜合各種因素,包括資源、環境、市場、社會背景、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創造,突破硬性條件的侷限性。以紀錄片的形式展示“一帶一路”十個城市的文化魅力,以紀實的手法,保留並傳承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所以說,塑造IP可以說是文化旅遊的核心。

「中紅旅」文旅融合,古鎮如何以內容迎風而上打造典範?

相比傳統遊覽型旅遊,文化旅遊IP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旅遊產品的內涵及價值,在運營模式上,文化旅遊IP不同於傳統旅遊依靠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景區、營造人工景觀以獲取投資收益,而是通過文化資源的創意轉化為旅遊產品以獲取文化附加值及良好的綜合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紅旅」文旅融合,古鎮如何以內容迎風而上打造典範?

“現象級網紅”小豬佩奇自大V營銷號以“豬叫”和“跳泥坑”來炒熱度,在抖音直播上掀起一波熱潮,社會人小豬佩奇手錶店鋪“現貨秒發,庫存有限”;故宮文創產品把嚴肅古遠的皇帝形象和禁宮深鎖的文物紋飾轉化為提示牌、微信表情、禮品茶具、儀式服裝等生活用品,充滿創意的文創元素迅速與消費者實現深度互動,使得故宮文創成為國內文創行業較為成功的文化旅遊成果。

「中紅旅」文旅融合,古鎮如何以內容迎風而上打造典範?

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影片中,多次出現以福建土樓為原型創作而成的村落,畫面規整,具有濃濃的中國風,很快便吸引了更多的遊客去福建土樓觀瞻。隨後,以福建土樓為核心的相關旅遊產品在許多旅遊網站迅速上線,“福建高北土樓群”、“田螺坑土樓群”等一日遊產品預訂環比增長了200%—240%。

「中紅旅」文旅融合,古鎮如何以內容迎風而上打造典範?

從中可以看出,文化旅遊IP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中國傳統文化、動漫、小說、影視劇、古代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IP具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和價值,通過更“人本位”的方式傳達給消費者,更具天然親和力,更易體現文化旅遊品牌的認知度,再加上與之配套的旅遊商品、消費能力和管理經營能力,才具有持久發展的可能性。

「中紅旅」文旅融合,古鎮如何以內容迎風而上打造典範?

打造具有鮮明特色、有影響力的文化旅遊IP,不僅要對影視、動漫IP等文化元素場景化融合、場景化打造,以及IP元素再利用,延伸影視、動漫IP產業,開發衍生品,如影視動漫類文創產品,拉動購物產業發展;還需開創實景演藝、節會活動、科技表演等形式產品,加強場景化體驗、互動化體驗。

「中紅旅」文旅融合,古鎮如何以內容迎風而上打造典範?

以古鎮為代表的目的地文化旅遊市場走熱,挖掘、孵化IP成為許多古鎮共同選擇的路徑。古鎮應圍繞當地文化特色形成具有鮮明性、獨特性的文化旅遊IP,展開一系列產品開發設計和營銷手段,發展“1+N”的衍生品開發模式,“1”就是一個鮮明的文化旅遊主打品牌,即古鎮業態產業的構建與開發,“N”就是在業態產品開發的基礎上植入特色文化內涵及產品,系統化地打造具有文化性、娛樂性、體驗性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遊綜合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