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海圖有哪幾個發展階段?

我國自古海上運輸就很發達。宋代已有簡略的海圖,如《海外諸域圖》、《海外諸蕃地理圖》,是我國曆史上記載較早的海圖。

明代是我國航海圖測制的興盛時期。我國現存最早的古航海圖就是明代的《海道指南圖》另外還有“山嶼島礁圖”和《海運圖》。據考證,《海運圖》是用於當時經濟發達的南方運糧到政治中心的北方。最著名的是《鄭和航海圖》,它是根據鄭和船隊七次“下西洋”積累的經驗和資料編制而成的。但這些圖大多內容簡略,無數學基礎。

鴉片戰爭後,我國門戶洞開,帝國主義列強在我國海區測量,英國編制的航海圖公開出售。

20世紀20年代我國成立了海道測量局,逐步取消了外國人的海圖銷售權,開展了航海圖的測繪工作,但進展很慢,從1922~1949年的27年間,僅出版航海圖100餘幅。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成立了海道測量局。從此,航海圖測繪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到1957年,測圖125幅。1958年開始進行全國海區航海圖的測繪工作,到1966年,測深78萬公里,編制出航海圖900餘幅。“文化大革命”中,航海圖測繪的速度和質量都有所下降,但1978年後,在測繪科研、人才培養、測量船和測繪儀器建設等方面發展很快,測繪技術、航海圖品種和質量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航海圖的測繪滿足了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