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巴彦淖尔有话说

乡村振兴,巴彦淖尔有话说

乡村振兴,巴彦淖尔有话说

巴彦淖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8月8日,以“天赋河套 世界共享”为理念,以向日葵为媒介的世界向日葵产业发展论坛暨国际向日葵花季旅游文化节将在我市开幕,目的就是更好地展现巴彦淖尔田园城市风光、美丽乡村风采和河套现代农牧业的精彩成果,其中乡村振兴是一大亮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之本,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加快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我市探索出了乡村振兴的巴彦淖尔路径,那就是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把我市建成乡村振兴样板区。

实施地域品牌战略

让河套品牌成为优质农畜产品代名词

乡村振兴,巴彦淖尔有话说

近两年,位于我市的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鸡鹿塞”石碾面粉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销售,面向追求高品质的消费人群,每公斤最高卖到260元,创下品质面粉销售的高端价位。

品牌是一个企业或行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市围绕“绿色河套”金字招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扶持和发展名牌产品,农畜产品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特色农畜产品借助品牌效应身价倍增。目前,我市农副产品注册商标1996件,其中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65件、知名商标131件;河套面粉、巴美肉羊、河套蜜瓜等优质产品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河套巴美肉羊”“河套番茄”等16个产品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不少“河套牌”农畜产品进入了高端市场,河套品牌成为巴彦淖尔绿色农畜产品的代名词。

促进产业有机融合

让农牧民享有更多全产业链红利

2017年,杭锦后旗康尔徕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主动与山东客商对接,为2000多亩大棚彩椒找到了“婆家”。合作社理事长裴军武说:“合作社按照‘八统一’模式为村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创新了订单生产型、长期流转型、反租倒包型3种经营模式,解决了村民所担心的种什么、怎么种、卖不了的问题,实现了农企双受益。”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保护农牧民和企业利益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市进一步统筹整合涉农涉牧资金,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更好地发挥其支农带农作用,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延长产业链,开发出更多附加值高的新产品。目前,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有280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

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我市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典型带动等方式,积极推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等9种农企利益联结方式,“农企”联姻、利益联结,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促进了农牧民增收。目前,全市农企利益联结覆盖率已经到达80%以上,20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人均来自产业化的收入近万元,占总收入的70%以上。

严把农畜产品质量关

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乡村振兴,巴彦淖尔有话说

面粉仓储

走进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公司成品库,码得整整齐齐的一排排面粉箱映入眼帘,而印在箱子上的二维码格外引人注目。只要你拿出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随着“滴”的一声,面粉原料产地、加工过程、营养成分等信息便跃然屏幕。目前,我市已经有119家企业像兆丰面业公司一样,入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查看产品可追溯信息。今年,我市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为支撑,计划将130家企业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实现上市农畜产品全程可追溯。

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市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制定完善了农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180项地方性标准将实现全覆盖。建成了食品质量安全智慧追溯平台,119家龙头企业被纳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高于全国、自治区平均水平。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7个旗县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和38个苏木乡镇农残速测室,实现农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上的安全。

好产品要有好的生产环境。我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统筹抓好黄河湿地保护、乌梁素海综合治理、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开发、乌拉特草原生态修复、盐碱地改造,全面开展农田“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大行动,让河套耕地具备绿色有机生产的条件,让好环境持续产出好产品。

提 示

汛期来临,请勿在黄河河滩、浅滩或各险工段等处逗留、钓鱼、野炊、宿营等,听从指挥、科学避险、确保生命安全!

乡村振兴,巴彦淖尔有话说
乡村振兴,巴彦淖尔有话说乡村振兴,巴彦淖尔有话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