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強的困惑與碧桂園的焦慮

楊國強的困惑與碧桂園的焦慮

作者 | 繆凌雲

來源 | 野馬財經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你們能不能教教我”,被問及碧桂園為何會連續出現如此多事故、還想不想當行業老大時,楊國強猛地坐直了身子,略顯焦急地答到。

一個小時,十多個問題的問答環節,楊國強說了三次“我真的不知道了”。

這似乎不該是一家上市公司、全國銷售第一的房地產公司董事局主席在如此正式的場合應有的回答,倒像是一位普通人竭力想自證清白時的束手無策。

碧桂園,這家新晉不久的行業老大,正迫切地想從風暴中抽身。

廣東的夏季天氣變幻無常,不經意間便會黑雲壓城,暴雨傾盆。這與碧桂園(2007.HK)近日的處境頗為相似。

從2018年4月開始,廣西崇左、上海奉賢、杭州蕭山、安徽六安,全國多地的碧桂園工地上皆出現了坍塌事故,行業“一哥”的位子還沒有捂熱,碧桂園便陷入了輿論的漩渦。

8月3日,距離六安事件恰好七天,碧桂園在順德市集團總部召開了媒體見面會。包括董事局主席楊國強、總裁莫斌在內的幾乎所有高層皆有出席。

楊國強的“三不知”

作為碧桂園的創始人與靈魂人物,楊國強很少出現在媒體面前。一是因為他比較難懂的“順德普通話”,二是因為他性格的直來直往。

楊國強的困惑與碧桂園的焦慮

上圖為楊國強

此次見面會對碧桂園來說可謂十分微妙,楊國強面前原本放著一疊準備好的稿子,然而他的三次“我不知道”,顯然不是計劃中的回答。

第一次正是來自於對高週轉、“五星期造家”的質疑。

楊國強右手在胸前揮了揮,焦急而又無奈地說,“不曉得怎麼去解釋這個事”。但莫斌試圖接過話茬時,他又迅速搶了回來。農民工出身的楊國強,一邊扒拉著手指,一邊如數家珍地介紹:造一層樓要5天都不止,兩層高的售樓部我們只要求3個月出來......“怎麼可能35天交樓,可能大家有什麼誤會吧”,他如是感慨。

第二次則出現在關於“希望社會因我們存在而美好”的碧桂園,為何近期帶給了社會諸多“不美好”的提問。

這次楊國強顯得更加著急,在提問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就脫口而出,“我真的不知道啊”。

“16年前我就建立了國華高中,我公司現在有1000多位博士,我就想跟一批優秀的人同行;我是時代的幸運兒,四十年前工地上的農民工,有一位就叫楊國強,現在我想為城鎮化建設盡點兒力;我真是天下最笨的人,我本可以和王石大哥去爬珠穆拉瑪峰……”

這一系列回答似乎毫無邏輯,令人摸不著頭緒。野馬財經則注意到了幾個細節。國華高中是一家全免費公益學校,名字來自楊的哥哥“楊國華”;在碧桂園的高管薦書區中,有很多本紅色人物傳記;“1000多位博士”,是這位農民工最自豪、最常掛在嘴邊的事情。

最後一次是對於“是否還想當老大”的疑問。

楊國強的回答是,“我現在真的不知道了,你們教我怎麼做才能好一些”。很顯然,精通建築的他對輿論的規律並不瞭解,無論主動被動,拿下了“老大”的頭銜,隨之而來的自然是無盡的閃光燈以及更多層面的審視與監督。

碧桂園嚴陣以待

與循規蹈矩的官方回答不同,楊國強的“三不知”讓我們看到了碧桂園的另一面。

63歲,起身版築之間的他或許是一位有著情懷的人。只不過,僅靠情懷並不能解決眼前的問題。

於是,有著豐富從業背景、經驗的莫斌等人,也分別針對各種類型的質疑作出了詳細的回應。

針對最核心的數起工地事故,總裁莫斌承認了出事項目的確存在擅自趕工的現象,存在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並鞠躬致歉。

楊國強的困惑與碧桂園的焦慮

上圖為莫斌鞠躬道歉

莫斌表示,7月27日公司已經對全國所有在建項目進行了停工整頓,且對包括自己在內的一系列負責人進行了批評、減薪、降職、免職、除名等處理。調查報告出來後,還會進行追加處理。

至於未來,莫斌介紹了“五個進一步”的防範措施。

一是加強質量、安全隱患檢查工作,發現問題立即停工;

二是加強集團內部管理與延伸管理。將團隊激勵機制與安全質量掛鉤,採用一票否決制;

三是優選合作伙伴,加大合同中針對質量、安全條款的獎勵比重,並標明“凡是發包方發出的指令,存在安全和質量隱患,施工方有權拒絕,並向(發包方)上一級報備”;

四是推進工地開放,業主、媒體等可以在施工階段進入工地,共同監督項目質量;

五是大力推動SSGF新工藝,在2020年實現項目的全覆蓋,用技術手段解決滲水、空鼓、開裂等現象。

除此之外,就負債、加班、工期等問題,碧桂園各個具體負責的管理人員也都進行了回應。

楊國強的困惑與碧桂園的焦慮

首先是9331億元債務。碧桂園首席財務官伍碧君表示,這些債務中包含了3467億元的預收款項,真正的有息負債僅為2148億元;公司目前現金/短期貸款比重超過兩倍,現金流充足;其同時強調,房地產企業常用的淨負債率,公司為56.9%,處於穩健水平。

其次關於“接到項目後當天出圖”。碧桂園總設計師黃宇奘稱,一天出圖是“規劃圖”而非施工圖。而且這主要是因為碧桂園標準化作業程度很高,且在接到項目、拿到土地前有40多天前置工作,很多事情在這一階段已經做完了。

針對最引人關注的高週轉與房屋質量的問題,碧桂園運營中心總經理陳斌強調。高週轉指的是資金的週轉速度,具體到工程上則是指通過科學的策劃將空置時間節省下來,從產業鏈管理、高度標準化、工作前置三個方面實現週轉速度的提高。

行業的焦慮

從董事局主席、總裁到各個條線的高管,風暴中的碧桂園可謂嚴陣以待。

市場認為問題根源來自於過於追求高週轉對質量的忽視。碧桂園則努力剝離二者的關係,強調高週轉是對建設鏈條、流程、工藝等諸多環節科學改造後自然而然的產物。

何為因何為果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判斷。而野馬財經發現,在銷售量不斷上升的同時,碧桂園對自己所處的行業卻有著更加謹慎的態度。

當下,房地產調控、房產稅漸進、長租興起,房地產行業寒冬論調出現。對此,碧桂園首席財務官伍碧君說了一段頗有意思的話:

“國家希望地產行業平穩發展,我們也希望行業平穩,因為地產涉及到幾十個相關行業。上市之初老闆就定了調,希望即便風險來了,我們也是最後一個站著的企業。(當初楊國強的原話是“最後一個倒下的企業”)”。

楊國強的話語則更為直接:“不能總在房地產待著,總要轉型”。

換句話說,作為行業大哥的碧桂園,一邊在努力奔跑,一邊在認真思考如何“轉型”。

當然,碧桂園轉型的方向為機器人與農業,這兩者皆與房地產關係頗多。例如園林綠化中的苗木種植,以及建築施工的智能化、機械化。

“我夢想20年後,工人和農民的工作可以被機器人所代替。既能解決農村人口短缺問題,又能減少建築施工中很多工人風險(如高層施工等)”,楊國強強調。

當然,所有的懲罰、道歉、補救所針對的也只能是身後事,對於已經付出生命代價的人已經於事無補。希望血的代價能夠讓碧桂園警醒。你認為碧桂園應該怎麼做,才能走出當下的泥潭?歡迎在文末留下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