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爭端下醫藥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昨日有突發新聞稱,美國擬對中國兩千億美金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從10%升至25%,幾乎同時,美國商務部網站,新列了44家出口管制企業清單,清一色中國企業——8個實體加36個附屬機構。本來預期中美貿易戰會有所緩解,但實際上這場摩擦和戰爭開始不斷升級。這已經是一個客觀現實。

國內的一些樂觀派和死硬派認為,美國一定不能堅持,中國一定會反制,但是我們在美的很多朋友已經明確感知到,特朗普政府正一步一步兌現起要對中國加大貿易立場的承諾。這說明兩國政府的磋商可能失效了,中美兩個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開始了貿易爭端,它們一個佔全世界GDP的25%左右,另一個佔15%左右。這是一個宏觀的大事,而中美貿易爭端之後醫藥行業也將迎來一系列的大布局和大調整。

中美貿易爭端下醫藥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其實,我們醫藥行業中的原料藥產業應該不會受影響,因為我們輸出口的原料藥整體的價格還是非常便宜和有競爭力的,特別是在國外不斷轉移高汙染、高耗能產業鏈的背景下。加之我們的原料藥單價和總價都不算高,出口未必會受到限制,而且美方很可能會開單獨的綠色通道和窗口。

任何國家關於醫療都是保守的,在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爭端下,未來外資特別是美資進入國內的醫療及相關市場,可能會有更嚴格的准入和事實上的壁壘,而那些已經進入國內的外資藥企,可能會從監管到合規、市場、窗口指導及醫保槓桿的調控等方面受到限制。

另外,我們出口的一些成品藥、仿製藥和醫療器械產品等可能也會遭遇很大的困擾,因為隨著高關稅壁壘的出現,這些產品本身的成本優勢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了,假設實際的貿易價格為二十五個百分點,由於受渠道摩擦和稅上稅等因素的影響,終端的市場價可能要上升三十到三十五個百分點。

換個角度來看,對跨國藥企特別是美資藥企在國內的投資、收購和市場估值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問題。幾年前的GSK事件我仍記憶猶新,當時中英兩國的政治、經濟的關係對GSK事件有很大的影響,當時國家是通過所謂合規和反商業賄賂的角度去切入到事件裡面的。換句話說,GSK事件不僅僅與醫藥行業相關,還與國家之間的經濟與貿易關係有關,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很多的美資跨國企業關於合規和市場推廣需要更加謹慎。

很多大的跨國藥企,此前仍然讓業務員給醫生按照實際銷量盒數支付一定費用,或是轉移支付其旅遊、生活和吃飯等消費,這些行為有可能會被我們國家監管機關突然發現,然後立即重處,殺雞儆猴。

中美貿易爭端下醫藥行業的機遇與挑戰!

總體來說,對國內的仿製藥企肯定是重大利好。我們知道,無論是合規還是兩票制之後,跨國藥企的市場份額和銷售額在繼續不斷創新高,且增速都到兩位數,但醫藥行業整體增速可能只能到7%-8%,反過來看,國內藥企的增速可能都在5%以下,甚至有的是負增長。

很多外企早就已經執行兩票制而且合規抓得特別嚴,但是國內藥企在合規方面做的卻是遠遠不夠的,這樣並不利於國家的經濟結構和宏觀調整。但幸好,國家對內資藥企已經出現的巨大挑戰和後期將迎來的機遇是很有先見之明的。目前國家對醫保有窗口指導,希望能夠嚴控醫保費用;對於通過了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很多省份也出臺了直接掛網採購等的優待政策;同時國內的仿製藥及創新藥也一定會優先得到支持與審批。

相比外資而言,未來國家的窗口執行會對內資藥企有一定的傾向性,所以貿易變革下國內整個醫藥產業的各種發展契機已經到來,國家可能不會再加大國內仿製藥的限制,而是更加註意保護民族產業,希望民族醫藥產業優中選優,做大做強。但從短期來說,各種形式的嚴監管、反商業賄賂、合規等的政策可能在進一步限制外資的同時,也會打擊國內大批藥企,所以國內藥企轉合規是歷史的必然,早轉晚轉,早晚都得轉!

當然現在可能國家給了一定的窗口過渡期,在做間接合規,因為如果突然之間完全合規沒有了給醫生的回扣激勵等,藥企的銷量可能會瞬間歸零——不要高估醫生群體的道德。但是從長期來看,合規已成必然,藥企從現在開始就要增加合規營銷和學術推廣的幅度和力度。

想了解學術推廣和數字營銷,可以與作者Dr.2交流聯繫(微信號:medicool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