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長沙搶米風潮:社會救濟渠道失靈引發暴動

清末長沙搶米風潮:社會救濟渠道失靈引發暴動

(清末長沙西牌樓)

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歷朝歷代都是治國安民的頭等大事。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多數是由饑荒引發的。因此,每當遭遇自然災害時,社會救濟便是維持社會穩定的支柱。如果這時候救濟渠道失靈,社會動亂也就無可避免。1910年的長沙搶米風潮,就是一場因社會救濟渠道失靈引發的暴動。

1909年,素稱“魚米之鄉”的湖南、湖北,同時發生洪澇災害,糧食歉收。第二年春,湖南糧食出現短缺。此時,鄰近省份仍大量從湖南購糧,外國商人也從湖南採購大米轉運出口,本地糧商則趁機囤貨居奇,導致湖南米價扶搖直上。由於饑荒,大量災民湧入省會長沙,使得長沙米價一日數漲。往年米價每石兩三千文,當年已漲至每石七八千文,仍不見頂。百姓怨聲載道,人心惶惶。

1910年4月11日上午,長沙南門外一位叫黃貴蓀的挑水工,讓其妻拿著家中僅存的80文錢,去附近的“戴義順”米店買一升米。由於80文錢中夾雜有幾枚不通行的錢幣,米店不肯賣米。黃妻只好回家找人借了幾文錢。然而,等她再到米店時,米價卻已漲至85文。黃妻悲憤交加,帶著對生活的絕望,跳入了附近的老龍潭。黃貴蓀聞訊趕到,傷心欲絕,萬念俱灰,便拉著兩個孩子一塊投水自盡。一家四口,活活被飛漲的米價逼死了。

第二天上午,米價一度回落至70文一升,但下午又漲至76文。這時,一名老嫗來“戴義順”買米。遞上76文錢,米店老闆從中挑出兩枚舊錢幣,說要換新的。等老嫗換錢回來,米價又漲了,老闆硬要收78文。雙方為此發生爭吵。當時附近的靈官廟正在演皮影戲,看戲的民眾聽到爭吵聲,紛紛過來圍觀,替老嫗抱不平。有人說起前一天黃貴蓀一家的遭遇,更是群情激憤。一位叫做劉永福的木匠,帶頭衝進米店,把米店砸了個稀巴爛。

清末長沙搶米風潮:社會救濟渠道失靈引發暴動

(清末長沙饑民)

巡警聞訊趕到,欲拘捕帶頭打砸米店的劉永福,卻遭圍觀群眾阻攔。善化知縣郭中廣得報後前來處置,也被群眾團團包圍。群眾要求官府開倉平糶,緩解糧荒。郭知縣為了儘快平息事端,答應第二天中午開倉平糶。群眾得到郭知縣的許諾後,逐漸散去。

4月13日一早,郭知縣前往湖南巡撫衙門彙報情況,請示開倉平糶。不料巡撫岑春蓂聽完彙報後對郭中廣橫加訓斥:“昨夜流氓地痞聚眾鬧事,為何不捉拿歸案?你是由於快要離職卸任,就不願管事了吧!”郭知縣回答說:“百姓只求平糶,並無過分要求,不是非抓不可。卑職見他們跪地陳情,猶如小孩求食,於心不忍。為處理此事,卑職昨夜四更回署,今早即來稟見,哪有不管事?”然而,紈絝子弟出身的岑春蓂,毫無政治智慧,不僅不準開倉平糶,反而主張暴力維穩,下令湖南巡警道賴承裕即刻緝拿領頭鬧事的木匠劉永福。

苦苦等待開倉平糶的百姓,沒等到平價米,卻傳來了木匠劉永福被抓的消息。聽說劉永福被關押在南門外的鰲山廟巡警分局,許多百姓前往巡警分局要求放人。傍晚時,湖南巡警道賴承裕來到鰲山廟巡警分局,試圖勸離聚集的群眾。賴承裕這人平時就喜歡打官腔,對平民百姓說話也就更加肆無忌憚:“你們在茶館裡喝茶,一壺茶100文錢不嫌貴,一升米賣到80文錢就算貴了?還不都快快退去!”這番話不僅未勸離聚集群眾,反而引發了眾怒。

清末長沙搶米風潮:社會救濟渠道失靈引發暴動

(清末長沙饑民)

憤怒的群眾蜂擁而上,揪住賴承裕一陣亂打,有人還將豬糞塞進他的嘴裡。賴承裕的一位隨從見勢不妙,急忙脫掉警服,冒充百姓,擠到賴承裕身旁,一邊掩護他一邊對眾人說,打人不能解決問題,不如扭送他去見巡撫。眾人一聽覺得在理,便停止了毆打。於是,這位隨從揹著賴承裕前往湖南巡撫衙門,群眾追隨其後。行至司門口,揹著賴承裕的隨從,趁亂甩掉尾隨的民眾,躲進了臬臺衙門。跟隨其後的群眾不見了賴承裕,仍湧向巡撫衙門,高呼口號要求立即開倉平糶,並釋放木匠劉永福。

巡撫衙門見群眾來勢洶洶,欲用緩兵之計,打出告示牌稱:五天後開倉平糶,價格為60文錢一升米。但群眾並不買賬,告示牌剛一打出,就被群眾砸掉了。巡撫衙門隨即又打出新告示牌:明天開始平糶,價格為50文錢一升米。群眾仍不滿意,又將告示牌砸爛。加之巡撫衙門遲遲不肯釋放被抓的木匠劉永福,群眾開始衝擊巡撫衙門,搗毀了轅門、照壁、旗杆、石獅等物。巡撫衙門衛隊試圖抵禦,卻被群眾投擲的瓦塊石頭砸得頭破血流。

巡撫岑春蓂緊急調集巡防隊前來增援。但巡撫衙門的騷亂尚未平息,整個長沙城的打砸搶之風卻迅速蔓延。當晚,城內的米店被搶劫一空。街頭的警察崗亭,也盡數被搗毀。4月14日上午,騷亂仍未平息,巡撫岑春蓂於是下令開槍鎮壓。巡撫衙門前,巡防隊開槍打死二人,打傷數人。騷亂迅速升級,民眾當即放火焚燒巡撫衙門。

清末長沙搶米風潮:社會救濟渠道失靈引發暴動

(清末長沙湘春門)

騷亂愈演愈烈,巡撫岑春蓂束手無策,只好自請免職,委託湖南布政使莊賡良代理巡撫之職,收拾亂局。莊賡良急召地方紳士商討解決辦法。地方紳士認為暴力維穩,將越維越不穩,主張撫卹死傷者,安撫民心。莊賡良隨後以署理巡撫名義發佈告示:士兵不許開槍;釋放被捕饑民,被殺者恤銀200兩,傷者40兩;並許願即日開辦平糶,每斤米價40文。

然而,騷亂既已發生,且有各種幫會勢力參與其中,想制止談何容易。當時的長沙,謠言滿天飛。地方紳士王先謙、葉德輝、楊鞏、孔憲教等人,本來就是奇貨可居的操縱者,為避免自身成為暴民攻擊目標,便造謠說“洋人偷運糧食出口”,誘導暴民把矛頭指向外國人。4月14日下午,暴民受謠言蠱惑,轉向攻擊長沙的教堂、洋行、海關、新式學堂,大量設施被搗毀。

鑑於局勢全面失控,代理巡撫莊賡良於4月15日清晨緊急召集省城官紳開會,決定嚴厲鎮壓。當天上午,大批軍警上街上街平亂,發現放火搶劫者,一律格殺勿論。《1910年長沙饑民抗暴見聞》一文描述了當時的情景:“一個頭戴翎頂、身披馬褂的大員跨著駿馬,前後有士兵十餘人護衛;走在前面的一個儈子手,一手拿著尚有血跡的馬刀,一手提著一個血淋淋的人頭,遊街示眾。”到4月17日,騷亂基本平息,數十人被殺,數百人被捕。

長沙搶米風潮平息後,湖南巡撫岑春蓂、布政使莊賡良、巡警道賴承裕等均被革職。地方劣紳王先謙、孔憲教被降五級調用,葉德輝、楊鞏被革去功名。領頭鬧事的木匠劉永福等人,則被處死。

由社會救濟渠道失靈引發的這場社會暴動,反映出清末地方政府應對自然災害和化解社會危機的能力十分低下。除社會救濟渠道缺失外,官方暴力維穩的慣性思維也是造成矛盾激發的重要因素。當人們對改良的信心喪失殆盡,革命也就成了首選。僅僅一年以後,辛亥革命爆發,湖南成為武昌起義的“首應之區”,實乃人心所向。(文/歷史的味道)

清末長沙搶米風潮:社會救濟渠道失靈引發暴動

(清末長沙文昌閣)

【參考文獻】

1、《湖南省城亂事餘記》(《東方雜誌》1910年第5期)

2、《1910年長沙饑民抗暴見聞》(《湖南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