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撰文丨墨黑紙白

PS:抱歉讀者諸君,上午九點多就寫完了,但還是耽誤發稿了,今天的時間確實比較緊張,還望讀者諸君見諒哈!

今天這篇有點趕時間,昨晚家母就打來電話,問我今天是否回家,我回答說回,只是有點事還沒處理完。

因完事還要趕路回家陪家母,所以今天這篇可能會說的那不麼透徹,還望讀者諸君見諒。

關於母親節,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儀式感

話不囉嗦,每年母親節,紙白君都會寫一篇文字以示思考性紀念,這是中國年年月月天天都談的孝道可能都不及西方母親節的一天所需要我們做的反思。

人們以為過西方節日是崇洋媚外,卻始終不得而思,正是因為對孝道無孔不入的宣傳,已經讓人們開始疲乏、麻木,而始終沒有母親節、父親節這種儀式感來得暢快。

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共生家庭是中國與西方決然不同的一種生存文化,即,西方人最為看重的是個人與配偶及孩子之間的關係,與父母的相對較少,我們可認知為大不孝。

但在西方人的眼中,他們的母親是有他們的父親來捍衛的,這本身是一種子女無法彌補的一種更為真摯的情感。

而在中國人的世界中,父母有多少是因為感情在一起的?有多少是因為相互體諒在一起的?有多少是因為相互尊重而產生更多情感的?

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相信更多的人是聽過這樣一句話:“為了孩子,日子多苦都熬下去吧。”如果一個家庭更多的意義是為了孩子而熬下去的,共生文化則是一個最後的稻草。

所以西方人更多的是讓孩子成年後就開始自己的世界,而我們則更多的是孩子成年之後依然當做是未成年來看。

有個老人說:“即便你80歲了,只要我還活著,在我眼裡你就還是個孩子。”在我們這裡是莫大的父母之愛,在西方人眼中這可能有點難以接受。

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我們會說西方人是西方人,我們是我們,但我們的世界是一個日漸村化的,我們需要了解到新一代年輕人對愛情、對親情、對社會有著更多進步思維的時候,我們才能產出更為深厚的競爭力,這是毋庸置疑的。

又是一年母親節,我們是否有了更新的發現?

而今又是一年母親節,當我們在一年一年的母親節中,心疼了母親們的辛勞,探討了母親們的生命意義,追求了母親們的人生價值,同時也瞭解了母親們所代表的母性文化,最終在離她最好的距離是四十分鐘的路程後。

我們是否也開始思考,母愛和母性文化之間的關係?歲月靜好是大多數中國女性最為青睞的詞彙,也會影響到對子女的教育,如同那位21歲被姦殺的空姐。

我們不知道她的母親平日裡是一個怎樣的女性,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假若這位空姐還活著,到了婚嫁年齡,最終生下自己的孩子,那份不思量式的歲月靜好一定會傳承給她的孩子。

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但我們的社會遠不是歲月靜好的,我們的母愛需要更為深刻的思考,一方面是對自己為人父母負責,一方面是對自己的子女負責。

關於這個問題,可能有些人會覺得紙白君過於矯情了,過節就是過節,母愛偉大就是母愛偉大,談這麼多邊緣的話做什麼?

紙白君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對儀式感只是在於表面功夫,而不在於內在思考?三毛曾經說:“在人生的旅途上,母親所賦予生命的深度和廣度,沒有一本哲學書籍比她更周全了。”

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所以我們看到了三毛,看到了她的文字,一定是有其母親深刻的影響在身上的,才可以做出我們不能做到的思考,我們不能做到的為人所讀的文字。

當然不能讓人們放棄平凡活著的資格,但也不能剝奪人們不平凡活著的資格,不是每一個母親都會像胡適、三毛的母親一樣,但畢竟有思考總是好的。

這就是母性文化要高於母愛的根本所在,即母親所賦予生命的深度和廣度,是一個國家的哲學,是一個國家進步的根本,是一個國家競爭的重要元素。

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在以孝治天下的時代,母愛本身就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象徵,但這是落後的帝王時代,在以母性文化重塑族人的時代,母性文化才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象徵,在母性群體的思維進步和對子女賦予生命的同時,也是欣賞一個生命的成長。

當人們不再以為養育子女是一筆買賣,是一筆交易,才會真正的理解到,一個生命在自己身上的分娩,他的第一聲哭,他的第一聲笑,他的性格是否健全,他的才能是否能夠得到釋放,要比僅僅是多了一個子女更為有意義。

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母愛的偉大,如果僅僅定格在賦予了生命,母親會很苦,子女也會很苦,因為我們的眼界太過狹隘,以至於根本無法將這份偉大賦予更為深遠的價值。

你為人父母的每一句話,都將讓子女的人生大為不同

記得有這樣一段故事流傳:黑人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孩子問:“為什麼司機伯伯的膚色和我們不同?”母親答:“上帝為了讓世界繽紛,創造了不同顏色的人。”

到目的地黑人司機堅持不收錢,他說:“小時曾問過母親同樣問題,母親說我們是黑人,註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換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定會有不同的成就。”

母愛和母性文化是有著迥然不同的社會結果,這是我們不願意去觸碰,也不願意去探討的,我們可能在天天孝道中麻木了,寧願在母親節這天去多一些儀式感,去多宣揚母愛的偉大,以安頓所謂的朋友圈或者自身正確性。

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但這不會讓我們的社會有進步,也不會讓我們的自身有進步,更不會讓我們的父母們去了解他們曾經為什麼是心苦兼辛苦的將我們帶到世上養育成人,而不是開心的參與我們的人生成長過程。

我們的父輩母輩們,他們是沒有精力和時間去思考這些的,因為他們不得不聽天由命,他們不得不被時代羈縻,他們不得不被生活所掏空一切走按部就班的路子,但我們需要做出思考和改變。

紙白君的母親是一個女強人,紙白君完全繼承了她強勢的一面,得到了很多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但也在很多該妥協的事上,堅持己見,也就很容易就喪失了另一些也本該得到的美好。

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父母所給予我們的,必然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當我們開始瞭解到,父母不代表一切正確性,子女也不代表一切正確性的時候,家庭的紛爭才會日漸減少。

正如同權威在家庭的崩潰瓦解,需要新的家庭模式來彌補,這個模式是愛,是相互體諒,是相互平等中的相互進步,相互扶持,相互以人的根本價值為思考著眼點。

母親節趕稿,慶祝中的母愛和認知中的母性文化

孩子不再是父母眼中的物件,父母也不再是孩子眼中的寄生所,父母和孩子之間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彼此獨立的存在,我們才會明白教育的真正意義,孝道的真正意義。

結語:感謝人生中還有更多的意義值得我們尋求

上述這些,遠比任何一種大口號都實在,也比任何一種儀式感更為精進,與諸君共勉。最後遙祝天下所有的母親:母親節快樂,同時也能開始尋找母性文化於自身的價值。

文章最後還要特別感謝讀者D君多年來對紙白君的教導,君讀我的文字,視為知己和寬慰,我聽君之言語,習得寬容和妥協,我們的社會終究還是需要各行各業的人,能夠相互欣賞,相互交融,相互進步。

謝謝讀者D君多年來,和紙白君家母一起,對頑劣的紙白君多加教導,多有體諒,紙白君也會繼續努力奮進,與更多的朋友一同共勉我們的社會。

2018—5—13致母親節,落筆於墨辯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