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字路口|除了獨木橋,還有陽關道

高考將至,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高考公平性的爭論越發激烈,但人們對它的議論性褒貶不一也恰恰說明了其重要性。

或者它真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我國的高考制度已經做到相對公平了,它可以讓人人都參加高考,但不會讓每個人都有同樣的資源。

作為寒門學子幾乎唯一的階級上升通道,高考失利對於一些人或家庭來說近乎是毀滅性的。

上述的觀點往往使我們進入一種思維定式,常有人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比喻高考的慘烈。仔細想想,這個比如有個前提,就是“獨木”,也許有些人成績不過關,是不是就沒有機會了?

人生十字路口|除了獨木橋,還有陽關道

我在一篇文章中講過,有些人是可以跳出高考這個怪圈的。

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或許只是沒有這個意識,從來沒有想過出國留學這條路。其實這兩條路並不矛盾,完全可以高考和留學並行,兩條腿走路,加大錄取機會。

讓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高考和留學的關係。

高考vs海外留學

1.參加考試次數不同

國內大學是考試方式,從考試次數上來看,除去復讀因素之外,每年參加高考的應屆生只有一次高考機會;

而海外大學是申請方式,無論是語言能力還是學術能力,都有多次機會可以發揮。比如託福和雅思考試,一年可以有40多次的考試機會,且每位學生可以參加3-6次考試進行刷分, SAT/ACT考試一年有4-6次考試機會。

2.考核方式不同

國內普通高考錄取主要考察考生每科的高考考分,並且按照總分的高低進行劃線錄取;

而在申請國外大學時,除了需要優異的考試成績之外,還需要學生能提供可以體現他們自身的交流能力、領導能力、責任心等課外活動作為綜合能力的輔證。

人生十字路口|除了獨木橋,還有陽關道

3.錄取率不同

從名校的錄取率上來說,中國名校錄取率相對較低;

而國外大學的名校申請要求先對靈活,有更多的可能性。

4.備考壓力不同

從目前國內的高考準備狀態來看,高中教學還是以應試為主,教學的效果以最後的考試成績和錄取結果來衡量,這對考生自身身體狀況的考驗更是對心理健康的一項挑戰。

而準備申請海外院校的同學來說,不需要把精力壓在最後的高考上,而是可以去刷平時的標化成績,相較之下壓力比較分散。

因此,不管是選擇高考後去國內大學還是去國外大學,大家都要根據自身的知識、能力的基礎,以及性格特點,還有自己的意願和將來的打算,結合家庭的經濟情況等等各方面來做決定。

哪些學生適合高考後留學?

· 平時成績很好,但是高考發揮失常沒有進入到理想學校的學生;

· 高考成績不理想,達不到國內前十、211或985院校,希望通過出國留學滿足名校要求;

· 高考成績很不好,在國內沒什麼學校可以接受的,最多能上個三本的學生會選擇出國。

人生十字路口|除了獨木橋,還有陽關道

高考後出國留學,
你適合去哪個國家?

2018年高考報名人數不會穩定在940萬左右,會出現大幅增長現象。這是中國典型扎堆現象導致的,即2000年的千禧寶寶,估計2018年高考報名人數會達到2009年以來最高值,估計能超過1000萬。

如果高考報名人數增長到1000萬,目前,全國有近3000所高校錄取高考考生,增加的考生部分會被增設的高校和增加的計劃吸納,主要矛盾在世界一流大學,以前叫985和211大學。

如果高考人數增加,2018年,這些大學招生計劃不變的話,對2018年衝刺這些大學的高考考生而言,難度是在所難免的。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兩手準備,具體適合去哪個國家,要根據自身的性格和家庭經濟水平來決定,如果沒有方向,也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提供免費諮詢。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有問題請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