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烟头罚款一元 随意处罚环卫工人让人寒心

据《华商报》报道,西安市鱼化寨的一批环卫工人,最近突然发现工资骤降。月收入2600余元的环卫工张女士,发现自己上个月的工资一下子少了900余元。细究之后,他们发现,罚款的原因竟然是是街道办检查时发现路面存在烟头。按照环卫工的说法,每发现一个烟头就要被罚款1元。据当地环卫工人介绍,街道办负责人甚至曾对他们表示,有些人不好好干活,要“狠狠地罚”,还说“要在今年一年罚我们18万元”。

一个烟头罚款一元 随意处罚环卫工人让人寒心

大数据分析

传播趋势

一个烟头罚款一元 随意处罚环卫工人让人寒心

一个烟头罚款一元 随意处罚环卫工人让人寒心

如上图所示,话题热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舆论发酵后于7月17日早八时达到话题声量最大值,随后话题热度逐渐下降。

敏感高频词

一个烟头罚款一元 随意处罚环卫工人让人寒心

在敏感词汇上,非敏感高频词有“处理”、“工人”、“垃圾分类”等词语,敏感高频词上有“罚款”、“被罚”、“刁难”等词。

微博情绪

一个烟头罚款一元 随意处罚环卫工人让人寒心

在微博情绪上,愤怒情绪所占比重最大,占比45.1%,其次是中性和悲伤分别占比31.37%、11.77%。

媒体观点

北京青年报:社会治理应当奖惩分明,但必须找准追责对象,做到是非分明,权责一致,让真正的行为人承担应有的责任。环卫工人理当受到善待和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该被抹杀,他们不该成为破坏环境乱象的背锅侠。相关部门在叫停包括“一个烟头罚一元”之类考核管理办法后,还应深入反思、认真调研和科学施策,努力避免出现让无辜者担责的乱作为现象。

红网:“一个烟头一元钱”,管理者真不该如此高高在上。这样的处罚,说到底是一种权力的任性,是一种对民情民意的漠视。希望有关部门能从中读懂劳动者的艰辛,不要再用无情的“烟头”随意烫伤他们生存的底线和尊严。

网友观点

@日暮山争深:这种拍脑袋的处罚条例,应该让制定条例的人,先到街上扫三天垃圾,让环卫工来监督,一个烟头加倍处罚,这就明白自己的条例可不可行了。

@老黄牛:“不是乱作为”,而是“地主老财,欺压长工”!“周扒皮”欺压高玉宝!“黄世仁”欺压杨白劳!我们现在的环卫工,干的是最脏,最苦,最累,最廉价的工作,欺压这些工作的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失去人性的人!

@秋歌:那些所谓的管理者,就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问题处理问题从来看不深,看不透,也看不远。

一个烟头罚款一元 随意处罚环卫工人让人寒心

复兴观点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环卫工人”、“罚款”等词语都能轻易的触动人们的神经,不少人都对环卫工人表示了心疼,上文中提到的微博情绪也以愤怒为主。

即使没有从事过环卫工作,但凡有点常识的人能看出“一个烟头罚款一元”的规定是多么不合理,路上行人来来往往数量本就无可估量,虽说环卫工人都有自己需要负责的指定区域但也不能实时守在马路旁第一时间处理烟头,所以在清洁街道时有“漏网之鱼”也是在所难免,检查时让及时清理干净就足以了却要计数一个烟头处以一元罚款,难免有些苛刻。

有网友评论到“那些管理者,就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问题处理问题都很浅显。”这恐怕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能够把这个并不合理的规定强加给环卫工人的就是他们的管理者,那么这些管理者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是他们所说的这样的惩罚制度能让环卫工人把街扫的更干净吗?那么如果地上没有烟头的话是否有奖赏呢?只有罚没有奖又谈什么激励制度?如此一来管理者设立这种苛刻制度的初心让人怀疑。

环卫工人已经可以说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作了,室外工作的辛苦只有他们知晓,本来就拿着微薄的薪酬承担着十分耗费体力的工作,还要承受着无畏的“剥削”,只能让人感觉到这个城市的冰冷。与其把责任都推卸给这些环卫工人,不如从管理上自己找找问题所在。如何制定出既能激发环卫工积极性,又合理且人性化的措施,这才是需要管理者下的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