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那一塊沒有干擾的田地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用他對菊花的熱愛讓普普通通的菊花成了高潔的象徵。但是作為山水田園派的開山祖師,陶淵明最大的成就卻是他的那一方“田地”。這是一塊超脫世俗干擾的精神淨土,也是一塊現實的士大夫躬耕的農田。今天,我們就說說陶淵明的那一塊沒有干擾的田地。

陶淵明的出身並不差,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父親是個“寄跡風雲,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蹟已不可考。就其父尚有一妾看來,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但是說實話,他運氣不佳,遇到一個不爭氣的爹,所以他的生活水平不怎麼樣,這大概就是他能夠在魏晉那個階級觀念深重的時代,能夠俯下身子到農田的淵源吧。

陶淵明的那一塊沒有干擾的田地

陶淵明的田園生活其實都是伴隨著他官場的起起落落。但是他一輩子實際上沒有當過什麼大官,不是參軍就是祭酒,唯一可以算作有點實權的大概就是彭澤令,大致應該就是縣令了。這也導致了他的生活實際上從來都不富裕,所以農耕就是解決他生活問題的方式了吧。但是陶淵明的不同於其他農民是在於他是士,土地有免賦稅的權利,所以他的田園是相對平靜的,除了徵辟出仕的詔令,一般是不會影響的到他的田園閒居的生活。但是正因為陶淵明這個一塊沒有干擾的田地都是如此的窮困,就讓我們想到那個時代那些被百般蹂躪的百姓的生活會是咋樣。所以陶淵明田地的平靜只是表面的平靜,更反襯的是那個悲慘時代普通人的災難困苦。

陶淵明的那一塊沒有干擾的田地

上面說到,陶淵明的田園生活是伴隨他官場的起伏。但是正因為他官場的起伏,不如意也造成了他的田園成了他心靈的慰藉地。有時候甚至藉此表達他的一些政治理想。比如說《桃花源記》,實際上就是他希望的一個自由沒有壓迫的理想世界,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以熟人社會為背景的無政府主義的理念。但是,陶淵明的這方淨土,進入的只有他自己,更是他的無奈和痛苦,“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動盪於仕與耕之間已有十餘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陶淵明的那一塊沒有干擾的田地

魏晉的風骨用王羲之的話來說就是“虛談廢務”。談需論玄,士大夫的生活是理想主義的家國天下,但是陶淵明的經歷讓他只能是腳踏實地,道家的清玄思想讓他找到了於現實的結合點,那就是“田園閒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