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大烤”持续 烟台中暑患者却少了!

胶东在线8月2

日讯(见习记者 许加薇) 连日来,烟台被历史少有的持续高温“笼罩”,但市区多家医院急诊的中暑病人较往年却有所减少,且无一例重度中暑患者。其中,毓璜顶医院共收治3位中暑病例,均属轻度中暑;烟台山医院上月至今也仅有8位轻度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

中暑患者减少 且均为轻度

“以往每年进入夏季,都有被送入ICU抢救的重度中暑患者(热射病)。今年到目前还没有出现。”毓璜顶医院急诊科主任康海说。

从7月16日至今,毓璜顶医院医院收治了3位中暑病例,均属轻度中暑,包括2例近80岁老年人和1位24岁年轻人。经过医护人员紧急给病人物理降温,3名患者均已康复出院。

同样,在烟台山医院急诊科,接诊的中暑患者较往年也有所减少。从7月24日至今,医院先后接诊8位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和户外工作者,属于体温约38℃以上的轻度中暑。而在去年,仅7月13日当天,急诊科就接诊中暑患者26位,还有一位体温达42℃的热射病患者。

市民防暑意识提高 绿豆汤成避暑利器

高温“烤验”下,急诊接待中暑人数为何没有增加,且有好转之势?

“前几天我们医护人员还为此事讨论过,感觉应该是人们防暑意识提高了。”烟台山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孔令亭欣慰地说。

此言非虚。如今,港城市民在高温面前,纷纷掌握了不同的防暑妙招。

2日清晨5时许,出租车司机马先生匆匆吃完早餐,然后提着家人煮好的绿豆汤出门,开始上午的工作。“最近天气太热,特别是到中午头,开车坐的位置被太阳照射,胳膊都已经被晒得黑白分明。喝点绿豆汤,防暑解渴,不至于那么难熬!”不仅如此,马先生还准备了湿毛巾放在车里,“今年的三伏天非一般的热,防暑不得不重视。”

“我会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即使出外,也会尽量会使用披肩或者戴上遮阳帽,以防中暑。”家住莱山区的王女士说。

不少户外作业单位也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防暑保护措施。为保证市民出行安全,让公交司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烟台公交集团为驾驶员配备了速干毛巾,后勤人员每天都会煮好咖啡、绿豆汤,切好西瓜等,做好防暑服务工作。

中老年人仍为中暑大军

尽管中暑人数在下降,但老年人中暑情况仍不容小视。

来自烟台市急救指挥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从7月17日入伏以来,共接到53例因中暑需要急救的病人,其中仍以中老年人和户外工作者居多,年龄最大的患者接近91岁。

在毓璜顶医院接收的2例老人中暑患者中,一位近80岁的老人是在家里中暑的。“高温天气里,这位老人在室内温度也很高情况下,没有开窗通风,导致头晕、疲乏,没有力气不能站立。等子女回到家时,发现老人精神状态不对,立刻送到医院,一量体温39.3℃。”康海表示,一般老人身体较弱,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尤其这位老人还有高血压,更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7月26日,在烟台山医院急诊科,一名60多岁的刘姓老人,由于长期呆在温度高、不通风的室内,导致出现了头晕、意识不清、心率快等症状,被送到医院时体温超过38.6℃。

对此,院方建议市民:针对65岁以上老人的家人或朋友,至少每天上下午两次电话确认老人的健康状况,并且应避免让老人处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此外,婴幼儿及儿童也要给予更多更频繁的关注与照顾。

相关链接:

据烟台气象台消息,今年从7月17日入伏,7月17日到26日为初伏;7月27日到8月15日为中伏;8月16日到8月25日为末伏。今年“三伏天”共40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

每年6月至9月期间是容易中暑的高温季节。市民出门在外或户外工作时,一定要避开一天当中的高温时段,并做好必要的降温、防晒准备。对于耐热性差或是长时间待在凉爽环境的人群而言,更不能长时间地暴露在高温环境里,以免中暑。

若有中暑症状后,首先要迅速将患者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为其扇风降温。重者,除降温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外出旅游或出差时若感不适,可用清凉油、风油精等降温药品,在太阳穴涂抹。一旦出现神志错乱、语无伦次、昏迷等重度中暑症状,应让患者立即平卧,进行冰敷降温等紧急处理,同时拨打120进行求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