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貴母死」,爲何能在這個朝代沿用一個世紀?

自古以來,後宮女人一生中最大的目標無外乎母以子貴,最終兒子當上皇帝,自己也能舒舒服服的在後宮當“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大BOSS——皇太后。但是,歷史上有這麼一段時期,後宮中出現了“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的奇觀,甚至還有後妃將剛生下來的兒子偷偷溺死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

“子貴母死”,為何能在這個朝代沿用一個世紀?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將在立兒子拓跋嗣為太子時,將其母劉貴人賜死,以昔日漢武帝立劉弗陵殺鉤弋夫人事件教育兒子,自古少主母壯,多有太后、外戚干政,為了拓跋氏的江山,自己只好向漢武帝學習,為兒子掃清障礙。

自此,“子貴母死”的制度在北魏沿用下去,北魏後宮一時人心惶惶,眾后妃皆想方設法避孕,即使懷孕也在祈禱生個女孩,成為歷史上罕見的奇觀。那麼道武帝何以會選擇這麼一條矯枉過正的制度呢?


一避免后妃亂政

“子貴母死”,為何能在這個朝代沿用一個世紀?


鮮卑族在建立政權前是遊牧民族,處於氏族社會向奴隸制過渡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高,鮮卑族中曾經有將婦女比喻成天女的神話,其地位可見一斑,在鮮卑政權早期皇后對王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漢人王朝還常有太后干政,何況有點女權意識的鮮卑政權呢,鑑於此道武帝設立子貴母死的制度,來避免皇帝無能,后妃弄權誤國情況出現。

二避免外戚部落威脅皇權

后妃的背後多是外戚部落,對鮮卑政權具有很大的威脅。拓跋政權仍處於部落聯盟時期,首領娶妃基本都是是兩個部落的聯姻,以此維持部落之間的聯盟。

當時鮮卑政權沒有立嗣的明確規則,一般皆由母親家族部落勢力強的子嗣繼承,也就是說誰舅家厲害,就可以在舅家勢力扶植下當皇帝。當初道武帝就是靠著母族賀蘭家族和妻族獨孤家的支持,才能從顛沛流離的亡國奴成為一代帝王。

因而,帝王的母族和妻族就很容易操控鮮卑政權,為了自己王權的穩固,鏟去幹政外戚勢力,“子貴母死”的制度便應運而生。

拓跋珪為了將自己的基業能夠穩穩的交到子孫手中,創立了子貴母死的制度,卻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因為這個制度死在了自己兒子手中。

當拓跋珪殺死了太子拓跋嗣的母親劉貴人,並向拓跋嗣說明這一制度的時候,拓跋嗣卻痛哭不止,無論如何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悲傷,最後甚至逃跑。
“子貴母死”,為何能在這個朝代沿用一個世紀?

拓跋嗣逃跑後,拓跋珪決定改立另一個兒子拓跋紹為太子。但當他決定賜死拓跋紹的母親時,拓跋紹一怒之下,把他爹拓跋珪給殺了。


後來,拓跋嗣聽說拓跋珪死了拓跋紹想要篡權,心想自己的母親不能白死,於是回城,得到了擁護,殺了拓跋紹和他母親賀蘭氏。

惡政取消反出禍端

拓跋嗣是“殺母立子”的受害者,但他也遵從了這個規矩,立拓跋燾時,將他的母親皇后杜氏賜死,拓跋燾繼位為太武帝后後又將太子拓跋晃的母親賀皇后賜死,北魏後來的皇帝基本都沿襲了這一制度。

“子貴母死”,為何能在這個朝代沿用一個世紀?


此制實行了七代,歷一個世紀之久,直到在宣武帝時,他將自己的二兒子元詡(肅宗孝明帝)立為太子後,皇后胡氏卻未被賜死。《魏書·宣武靈皇后胡氏傳》謂:“即誕肅宗,進為充華殯。……及肅宗踐柞,尊後為皇太妃,後尊為皇太后。”成為了打破北魏“子貴母死”魔咒的第一人。

只是很可惜,胡皇后辜負了丈夫宣武帝和兒子孝明帝對她的信任。她在成為太后以後,就開始干涉朝政,逼奸自己的小叔子清河王,最後還聯合朝臣鴆殺了親兒子孝明帝。也許宣武帝在九泉之下,已經後悔的腸子都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