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为贫寒学子垫10余万元,受领导人亲自接见,去世时数万人悼念


大别山—这个曾经孕育了革命的圣地,拥有着伟岸的身躯,承载着三省人民的情怀和历史。时至今日这座大山还依然那么的伟岸,孕育了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大别山师魂”汪金权。他曾说: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支电线杆,也许只能永远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满意足了……

作为深山的人民教师,汪金权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汪金权出生在大别山脚下的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兄妹四个人,由于小时候家里非常的贫困,养活四个非常的困哪,而偏偏这个时候生父去世了,而继任的丈夫也在接下来的8年后去世。最后,是大家族里的一位长辈怜悯这一家子孤儿寡母,帮他们挑起劳动力的担子。自小见识到生活的不易的汪金权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学习。

终于在1983年,他以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中师大,成为了郝子堡村解放后的第一个大学生。小山村顿时沸腾了,乡亲们整整放了一里路的鞭炮,将这个“状元郎”送出村口。从偏远山村来到省城的的汪金权,受到了许多的照顾,而他也是始终没有忘记这份恩情。在经过四年的苦读之后,他被分配到了蜚声全国的黄冈中学任教。这一年他才25岁,在一次和老师的闲聊中,他知道四中远离县城,这里教师资源非常的差,没有人愿意留在这里。


谁知说着无意,听者有心。回到黄冈中学的汪金权主动向领导请示回到四中任职。教书自然在哪里都一样,可物质待遇却不是哪里都一样。一个明显的落差是,调到四中后的前几年,汪金权的月工资只有30多元钱。也就是从调入四中开始,汪金权的工资不仅仅属于他和家人了。由于学生家庭十分的贫困,经常交不起学杂费,而汪金权又不忍心看到这些花朵凋零,因为自己就是从那时走过来的,于是就用自己的工资资助那些贫困的学子。

而这一资助就是22年,10多万元的工资,大部分都被他花在了学生上,而他没有一笔账记在了心里。而他成为了全家人的“罪人”,那一年70多岁的母亲仍然在地里劳作,体弱多病的妻子不堪重负精神分裂,小儿子因为得病没有及时医治变成了痴呆。纵使是这样,他依然没有放弃资助贫困的孩子,吃住都和学生在一起,而这一景象也成为了那时学校的亮点。正是因为这样的付出和不计报酬,汪金权受到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正是因为这样的付出,12年的时候。汪金权不幸换上了癌症,患病治疗的3年间,学校考虑到汪金权的身体情况,减少了他的课时,但他仍咬牙坚持给“金权励志班”的学生上课。也是在之后的一年,全班的61人全部考上了本科,创下了蕲春县普通高中高考的新纪录。然而不幸发生在了15年,这一年的6月14日晚8时20分许,汪金权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间,离开了他最爱的学生。


细雨霏霏,哀乐低回。老师、群众、学生近万人顶风冒雨,沿着泥泞山路,从四面八方赶到蕲春县狮子镇郝子堡村,吊唁“大别山师魂”汪金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汪金权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但正如他所说,他的精神已化为一座永恒之桥。如今这位“大别山”之魂已经去世三年了,但是却很少人提及这位伟大的教师,当下之环境实在是让人悲伤啊,我们应当永远记着这些伟大的人,而却摒弃一些不良的精神食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