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智能驾驶舱要做到千人千面

2018年7月27-28日,由车云、中机国际联合举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汽车智能座舱论坛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召开。德赛西威产品策划总监甄铖发表了名为《智能驾驶舱产品策划》的演讲。

未来智能驾驶舱要做到千人千面

德赛西威产品策划总监 甄铖

以下为演讲实录,车云菌做了不改变原意的删减: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站在这个舞台上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和公司的策划。

我1999年大学毕业到我们公司,迄今为止一直觉得我们是一家非常传统的公司。公司内部在谈智能驾驶舱怎么智能化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大家绞尽脑汁在想到底什么是智能化。

有一天看到马云先生说,20年前,把人当机器看待,20年以后,把机器当人看待。这句话跟我们公司的想法有些类似,它反映了一个时代背景的变化。20年前,我们把人当机器看待,说的是一个工业时代的特点——物美价廉。我刚进入公司的时候是在工程部,工作内容是加快生产线节拍,比如一个工位一天打4颗螺丝,我绞尽脑汁在想能不能每天打5颗螺丝。

今天,我突然发现在生产线上招一个打螺丝的工人非常难,没有人愿意做这件事。80年代也罢、90年代也罢,大家更加愿意追求个性,追求自我,想的是能不能千人千面,我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你穿什么样的衣服,我也穿什么样的衣服,虽然这样买衣服更便宜,但我愿意花更多的钱穿出不一样的自我。

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而且我喜欢听一些比较小众的音乐。以前我在互联网找一首曲子或者我喜欢的音乐,特别是我还不知道这个唱歌的人是谁的时候,是一件工作量很大的事,那时候我把音乐下载下来,通过U盘或者自己刻光盘的方式放到车里面听。

为什么放到车里面来听呢?作为40岁左右的中年大叔来说,真正能听音乐的时间基本上是在车里,因为上班很忙,下班回到家里也很忙,就中间堵在路上的时候比较安静,因为这个时候我的客户和我的同事都堵在路上。

前几年我们公司做了一款安卓导航器,我用上这个机器之后,发现再也不愿意逛之前那些论坛了,因为安卓机上装的网易音乐、百度音乐有一个很好的功能,就是会收集我的爱好,主动向我推荐一首我喜欢类型的音乐,比如我听了宋冬野的,可能明天给我再推荐另一个小众歌手的歌曲,我不需要再上音乐论坛下载音乐。

这让我感触很深,在规划智能驾驶舱的时候,我觉得第一件事是身份识别,系统基于我是谁才给我推荐了小众歌曲,如果换了我老婆,可能推荐的就是其他音乐。对于驾驶舱来说,人的识别也很重要,比如我1米83,我老婆1米63,如果我开她的车或者她开我的车,第一件事就是调座椅或者是后视镜。通过脸部识别或指纹识别,完全可以识别出来现在开车的人是谁,基于开车人的信息,把他的驾驶习惯收集出来,根据他的人物画像来推出驾驶环境。

智能驾驶舱应该是每一个人的驾驶舱,即使是一辆车,当不同的人上来的时候,它会识别出来这是谁。

怎么做到这件事呢?这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难,首先要摆脱我们的传统思维。我举一个真实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有一个同事过年回家,家里的同学去接他,开了奥迪A6,上了车以后聊天,同事说你这个车真好,他的同学说奥迪确实不错,只有一点不太好,空调不制冷。我同事是做空调的,他说没听说奥迪有这个问题,你怎么用的?同学说我已经把温度调到最低了,还是不够制冷。我同事说你没有按A/C键,如果你没有A/C键,车顶没有冷源,你怎么调节温度,它也不会冷的,它最多把外面的温度传进来。同事说你以后记得按AUTO键,这样它就会比较冷。

这个事给我们一个很深的启发:即便我们把它叫自动空调控制器,但实际上产品背后隐藏的逻辑是你首先要去读说明书,如果不读说明书,它对你来说一样是不自动的,如何能够把它做到智能一些呢?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不仅是车里的空调控制器,我们车上很多电子产品都是这样一个自动控制的逻辑,是一个典型的闭环控制。我设置了温度给到控制器,控制器驱动执行机构,车里的温度发生变化,通过传感器再传回现在的车内温度,是典型的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有什么问题呢?你会发现这个圈里面

没有人的参与,我给出的控制器是一个标准化的东西。这个产品我能给到的颗粒度到什么样呢?我能做到的最大限度是给北美的用户标定一套参数,给亚洲的用户标定一套参数,你想分男士、女士设置不同温度,就做不到了。

我们怎么把它做的智能一些呢?如果把用户的行为上传到云端,经过大数据分析之后再给到控制器,它就会智能一些。比如现在是夏天,你下午去开车,走到车里的时候,车里比车外热20度左右,刚进到车里非常热,这个时候根据空调控制器的逻辑,它要把车里的热气排出去,鼓风机速度是很大的,这是合理不合情的事。

不合情的地方在哪呢?这个时候车里面噪音非常大,我们发现客户抱怨这,说能不能把空调关小,这对我们来说很容易,但是空调关小了,制冷时间就会更长。这件事情没法针对某一个人改,如果我们把用户习惯上传到云端,我就可以把这个逻辑改成:如果系统发现客户每次开车时都会把空调降到三档,后台分析出客户能够接受的风量极限就是三档,这时就可以把空调控制器设定为三档。车主下次进车时,空调就会直接调成三档,这就形成了产品功能的迭代回路。

我们跟客户谈起智能驾舱的概念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大屏,再技术一点的客户会问,他说你预计能推几块屏呢?你用的英特尔的方案还是高通的方案?

智能驾驶舱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只是大屏的仪表,大屏的导航,大屏空调控制器吗?在我们看来,方向盘、换档手柄、油门刹车灯都跟智能驾舱有关,因为它与驾驶有关。我们认为,所有和驾驶相关的人机交互界面总和,构成了智能驾驶舱的实体。这里面的操作部件有共同的特点:有超大数据规模,而且使用场景非常复杂,驾驶行为实时性很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