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东北网8月2日讯(郑岩 顾泽怡 记者 马悦)近年来,铁力市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夯实基础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两头两尾”为抓手,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相继获得中国绿色生态水稻示范市、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等荣誉。

铁力市: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铁力市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的辐射带动,全面提高水稻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水平。

铁力市突出结构调整“一个重点”,切实提高多元供给水平。该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黑土资源,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位比较优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生产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调优种植结构。按照“三增一减”的思路,加快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新增水稻1.4万亩、大豆3.9万亩、经济作物0.2万亩,调减玉米5.5万亩。目前铁力市75.1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中水稻、大豆、玉米、经济作物分别占比69%、20.6%、8.1%、2.3%。同时,坚持绿色导向,绿色水稻发展到39.5万亩,占水稻面积76.4%;有机水稻监控面积2.4万亩、认证面积7490亩,分别占水稻面积的4.6%、1.4%;绿色粘玉米发展到3万亩,占玉米面积的49.1%。调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食用菌、蔬菜、北药等特色产业。建成食用菌大棚188栋,年栽培3250万袋。建成设施蔬菜棚室1100栋,年生产蔬菜瓜果5000余吨,有效满足了铁力市及周边地区“菜篮子”需求。建成平贝母、人参、五味子等北药基地15个,种植面积8700亩,药材商品量1430吨。其中平贝母年销量达到600余吨,约占全国商品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新建中药材加工厂5处,年加工能力3000吨,初步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格局。三是调高养殖比重。以“两牛一猪”为重点,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突破口,推进高品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养殖企业2家、规模化养殖场75家,各类养殖专业大户174户。新引进的金新农集生猪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已于2017年8月开工建设,现已完成投资3.26亿元,年底可完成一期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出栏生猪100万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2.5亿元,直接就业2000人,间接带动3500户农户。

铁力市: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铁力市大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民书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铁力市: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铁力市本土企业,玉双食品从旧厂区迁址落户铁力经济开发区后,如虎添翼,日益发展壮大。

铁力市抓牢基础和生态“两个保障”,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抓牢基础保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实施农村公益事业提档升级工程,去年投入1.47亿元,实施“美丽乡村”“点亮乡村”“平安乡村”等工程,农村面貌和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和提升。今年计划投资1.59亿元,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点向12个贫困村倾斜,切实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去年投入1600万元,今年又结合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农村道路清洁、垃圾清运、冰雪清理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深入推进强乡扩权“重心下移”工作,将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26项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下移至乡镇,有效提升了乡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抓牢生态保障,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投入1903万元,全面开展农业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农业“三减”、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高产高效等科技项目,共落实农业“三减”示范田面积35万亩,辐射面积57万亩,减少化肥施用量4%,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15%,减少除草剂施用量10%,土壤物理性状、产品品质得到明显改善。集中回收废弃农药瓶包装物34吨,清理回收农膜残留366吨,并对农业固体废弃物品的产生、堆放、流向和处理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实现了全市废弃农药包装物收集处置全覆盖。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推广秸秆粉碎快速腐熟机械化还田技术,完成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2.5万亩;推进秸秆能源化,建成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企业1家,生产秸秆固化燃料3460吨;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生产有机肥1.8万吨。同时,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确保耕地和农产品安全。

铁力市: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铁力市大力发展畜牧业,扶植良种奶牛繁育基地发展壮大。

铁力市: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铁力市充分利用大型电商平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积极建设铁力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示范县。

铁力市深化土地确权、产权制度和村民自治“三项改革”,加速释放农村发展动力。积极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加快推进改革扩面、提速、集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大力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铁力市76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野外实测,测量和补测面积72.98万亩。已确权18065户38.68万亩,分别占二轮承包户数、面积的78.34%、95.69%。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该市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已完成2个省级试点村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改制后生产性净资产154.39万元,资源性资产2254.6亩,界定成员2451人,占登记人数96.31%,设立总股本5377股,其中基本股和劳龄股3880股,占总股本72.16%。同时,正在积极推进村级清产核资工作。创新推进村民自治改革试点建设。大力开展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的村民自治改革试点,王杨乡建设村被确定为全国24个改革试点村之一,制定了《铁力市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村民理事会章程》等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民行为。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两统两分”原则,成立了2个党小组领导理事会、监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管理和监督村内各项事务。通过开展自治试点,组织基础更加牢靠,规章制度更加健全,社会风气更加文明。

铁力市: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铁力市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农业效益显著提高。

铁力市: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铁力市大力发展棚室瓜菜等设施农业,大幅提高农业产出附加值,促进农民收入翻番。

铁力市强化企业、主体、质量和品牌“四个支撑”,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企业和合作社拉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龙头企业支撑,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农副产品粗加工、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立足绿色有机水稻、食用菌、坚果和生态畜牧业等产业基础,成功引进禾中集团九河泉绿色稻谷产业园项目、芗禾农业粮食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等项目,年可加工水稻40万吨。以九河泉、澳骊源、玉双、隆泰、伊林菌脉等为代表的稻米、乳制品、豆制品、速冻食品、食用菌等食品及林下产品深加工阵容不断壮大。目前,铁力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伊春市级4家、铁力市级9家。水稻、粘玉米、乳制品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60万吨、4.9万吨和2.8万吨。四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以九河泉米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和以玉双食品、福生冷冻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产值达6.9亿元,签订订单面积达到44.2万亩,带动农户1.7万户,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和产销对接。强化新型经营主体支撑,着力提高规模化程度。目前,该市在农业部门备案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05个,家庭农场9个。积极培育6个农民合作社,通过注册商标,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方式完成由生产型向生产加工型转变。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全市流转土地25万亩,占农户承包面积的62.5%。以创业创新为牵动,组织培训现代农业创业农民、扶贫攻坚带头人和农民技术员260人,创建农民创业基地7个,被评为全省农民“百名创业之星”5人。2017年铁力市2名创业典型分别在省级创业座谈会和农民创业经验交流会上发言。强化质量安全支撑,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该市2017年3月被农业部正式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单位,并作为全国18个县(区)之一与农业部签订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项目任务委托书》。自试点启动以来,他们从农产品安全主要问题入手,多点发力,狠抓落实,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强化体系建设、加强源头治理、推进标准化生产、创新监管模式等多种举措,与11家企业和71家合作社签订了责任状和承诺书,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6个“互联网+农业高标准基地”已全部纳入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同时,积极配齐配全市检测中心及乡(镇)监测站人员与设备,并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不断提高生产安全意识和质量监管水平。强化品牌支撑,逐渐扩大产品知名度。坚持把绿色有机品牌建设和营销摆上重要位置,绿色、有机产品使用标识认证数量达到34个,“九河泉”品牌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铁力大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绿色粘玉米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小兴安岭大森林”商标获批使用。积极开展农耕文化节、“谷镇双丰·万亩稻场”插秧文化节等活动,不断提升铁力大米等地产品影响力。同时,开展线上线下营销,在“销得好”上做足文章,去年以来,共组织153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全国各类展会洽谈会14次,参展品种40余个,交易量达到2030吨,销售额达到5560万元。以“互联网+农业”为牵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好味道电子商务等电商企业发展到27家,淘宝网店总数达到4200家,全年网络交易额实现4.58亿元,荣获全省首批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县荣誉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